實現保護利用兩促進 打造一批古樹名木保護公園
同安595棵古樹名木憑“身份證”可找到“居住地”
同安一處古樹小公園內,村民在古樹下閑聊。
廈門日報訊 (文/記者 朱道衡 通訊員 韓超 圖/通訊員 何東方)記者近日從廈門同安區農林局獲悉,同安區第七期古樹名木保護與利用工程將于下個月完成,為該區最近一輪、前后跨度達10年的古樹名木保護利用工程畫上句號。
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歷史文化悠久的象征,具有重要的人文與科學價值。同安區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同安區共有古樹名木595棵,約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數量全市各區最多,充分展現了富美同安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生態資源。
摸清家底
595棵古樹名木擁有新版“身份證”
“古樹名木的新牌子,和大家的身份證很像,號碼有16位數字,每個號碼對應一棵古樹名木。”在同安區大同街道一棵巨大的榕樹下,同安區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工程師卓海浪拿著一本“廈門市同安區古樹名木一覽表”告訴記者,這棵榕樹有15米高,851歲了,樹上掛的藍色牌子記錄著樹種、科名、樹齡等信息,“這棵榕樹的‘身份證號’是3502120011151003,通過這個號碼,可以找到它的準確位置。”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活文物”,是自然界和先人留下的寶貴遺產。為了摸清古樹名木“家底”,2009年至今,同安區農業與林業局組織開展了共7期的古樹名木保護與利用工程。同時,2015年又加派人手,對全區古樹名木進行全面普查,調查范圍包括全區2個街道和6個鎮。工作人員對每個村、每個街道、每個單位的每一株古樹名木,進行現場實地調查,普查出595棵古樹名木并掛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古樹名木的樹種、樹齡、古樹等級、樹高、胸圍、平均冠幅、現存狀態、古樹歷史等進行登記。預計今年3月,將完成全部214棵古樹名木的保護與利用工作。
2016年,同安區政府發布《關于保護古樹名木的通告》,對全區的古樹名木依法保護。
需要指出的是,其余300余棵古樹名木長勢良好,暫時沒有實施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但這些樹同樣處于林業人員的日常管護之中。
卓海浪介紹,樹齡百年以上的屬于古樹,名木則是指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同安區古樹名木種類豐富,有19科28種,以榕樹和芒果樹為主,各鎮街均有分布,在蓮花鎮還發現一處秋楓古樹群;有些樹既是古樹又是名木,如洪塘鎮的“郭山公樟”和“郭山婆樟”,既有千年高齡又有歷史典故。
對癥下藥
給古樹名木提供更細致的護理
除了要摸清古樹名木資源總量、種類、分布狀況,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調查還要掌握現存古樹名木的生長狀況,形成完整的檔案,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提供參考。同時,對確認的古樹名木設置保護標志,劃定保護范圍,并將爭取建立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對古樹的生長發育狀況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和管理。
由于古樹年代長,其生長也將逐漸衰退,造成了樹木偏冠、樹體傾斜等現象,導致大枝干衰老下垂、傷疤樹洞等,嚴重影響古樹名木生長。林業部門及時采取了保護和復壯措施,包括改善古樹名木周圍土壤狀況,以確保其正常生長。“古樹出現樹洞其實很危險,如果不加重視,很容易加速古樹的倒伏,甚至死亡。”在西柯鎮十八王宮的古榕樹群,卓海浪指著一個樹洞告訴記者。
病蟲害是威脅同安古樹名木的另一大罪魁禍首,特別是白蟻危害,多數古樹都遭受其不同程度的危害。灰翅毒蛾(俗名毛毛蟲)也是常見的蟲害,不但傷害古樹,還嚴重干擾周邊居民生活。因此,林業部門會根據檢測數據,不定期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巡查,并及時組織專家進行會診,針對每一株古樹的“病情”進行專業治療。同時,一年內,還要對全部古樹進行病蟲害防治2次、樹干涂白1次。
然而,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由于同安古樹名木數量很多,且散生在各處,所以期望更多市民參與到保護古樹名木中來。同時,鼓勵非國有經濟及個人認養古樹名木。
建造公園
讓居民享受古樹名木保護的紅利
“剛開始,很多居民不理解,保護工作很難做。”卓海浪介紹,全區古樹名木有大約90%分布在村旁,過去人們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不強,這些散生在村旁的古樹名木基本都被民房或者其他建筑物包圍,常常出現在樹下亂倒垃圾、亂搭亂建,在樹上亂纏繩索等現象。
因此,同安林業部門工作人員翻山越嶺,對每一株古樹名木附近的居民進行宣傳,提高他們的保護意識。
同時,為了提高市民保護古樹名木的主動性,同安區還圍繞古樹名木打造小公園,一方面為附近村(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同時也讓大家更加愛惜古樹名木,實現保護利用兩促進的效果。據了解,同安區規劃建設的古樹小公園達到30座。
昨日,記者走進五顯鎮溪西村吾頭自然村,一座小小的古樹公園映入眼簾。這棵古榕樹樹齡已有395年,樹高18米,需要四五個人才能環抱。很難想象,就在幾個月前,這株古樹所處的環境卻不太好。“以前這里一塌糊涂,雜草叢生,亂石堆砌,到處堆滿土頭垃圾、建筑廢料。路是石子路,一下雨,到處坑坑洼洼的,村民都抱怨。”說起古樹周圍環境的“大變身”,村民陳清平很是感慨。
“現在很多村民比我們還關心古樹名木的保護。”卓海浪說,對于古樹名木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很多村民“嘗到了甜頭”,保護古樹名木成為很多村民的“頭等大事”。今年大年初二一大早,他就收到五顯鎮一戶村民報告,稱村旁的一株大樟樹的有些樹枝被折斷,于是,他立即驅車趕往現場查看并進行了處理。
背景
歷時十年普查古樹名木
名園易得,古樹難求。為打造綠色生態環境,發揮古樹名木在綠色生態中的品牌作用,擦亮綠色名片,從2009年起,同安區分7期對其中的214棵需要進行保護的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和開發利用。其中,始于去年底的第七期工程,共涉及122棵古樹及秋楓古樹群。如今,這些古樹名木都得到了更好的保護,煥發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