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為受助者帶去“晴天” 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多年來奔赴在救援一線的“鐵娘子”陳素珍、堅守城市門面驛站的“當家人”王世偉、組建大眾化志愿平臺的王忠武、堅持為游客提供幫助的陳建南……在他們的志愿故事中,既有轟轟烈烈,也有細水長流。不變的,是對志愿初心的堅持。他們以自身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的志愿精神,為努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的廈門奉獻自己的光與熱。 值此“3·5”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月來臨之際,《思明志愿日記》為您講述志愿者的暖心故事。 水草: 我的救援之路,越挫越勇 出鏡人物 全國最美志愿者;思明區藍天救援隊隊長陳素珍(水草) 志愿者心聲 藍天救援隊已經成立11年,我們以救援防災減災為主,希望更多愛心人士加入我們。 我的救援之路是從1999年開始的。那時候我剛買了一臺車子,廈門就遇上了臺風。我聽到電臺播報有人被困,便開著車子沖過去救援。整整三天,我都在做這件事,不知疲倦。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一個人跑到了震區做志愿者。當時的我缺乏專業知識,只是一名游兵。除了幫忙搬運傷員,我做不了什么事。在救援中,我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大家在QQ群里討論,希望成立專業救援隊。震區常下雨,難得放晴,我們便以藍天為名組建救援隊,希望為受助者帶去“晴天”。 救援隊成立已有11年,我們奔赴地震、水災等國內外重大災害現場,期盼以點滴力量救助更多受災者。一次次救援,也讓我們快速成長。作為隊長,我總要帶頭走在前面。山高水深,我們也會腿軟,也會疲倦,但我們咬著牙硬扛下,只為找到被困人員。救援是希望與失望的交替,越挫越勇,才能勇往直前。 近年來,我們意識到僅僅做救援是不夠的,讓人人都擁有自救能力,才是防災減災的根本。為此,我們走進校園、社區、企業,開展溺水、地震、火災等災害的自救宣傳。相信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我們身處的環境將越來越安全。 |
相關閱讀:
- [ 03-04]廈門翔安區青年志愿者聯盟成立 55支隊伍抱團發展
- [ 03-04]廈門已有志愿者超70萬名 志愿組織近4000個
- [ 03-01]精準服務 廈門翔安志愿者用行動生動詮釋雷鋒精神
- [ 02-28]李林小學志愿者動員以及培訓大會
- [ 02-28]2019年“仁心仁術 熱血暖冬”鳳凰志愿者無償獻血活動
- [ 02-22]廈門僑英街道志愿者走進樂安小學 宣傳交通安全
- [ 02-21]廈門市集美區日東社區開展志愿者規范管理會議
- [ 02-21]“學雷鋒·爭當地鐵文明使者”杏林街道地鐵志愿者培訓
- [ 02-20]廈門老年志愿者樓頂種菜 蔬菜送給社區高齡老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