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軟件信息產業長期保持較高增長態勢。圖為軟件園三期。(陳凱東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李曉平 通訊員 顧令飛)當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在此關鍵時期,需要充分發揮軟件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軟件定義”不僅能引領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生新動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而且能驅動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廈門市圍繞名城、政策、人才、環境、招商等多要素開展工作,出實招、謀實事、見實效,產業長期保持較高增長態勢。
政策扶持
出臺新政引導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廈門通過出臺產業新政策,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扶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發布產業白皮書,把脈產業優勢,摸清存在不足;編制數字經濟規劃,發揮軟件賦能作用,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不斷發展。
去年底,市經信局制訂了《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新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鼓勵企業做優做強,包括“引進獎勵”“名城獎勵”“投資獎勵”“創新獎勵”和“特色獎勵”等;另一部分是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包括“平臺補貼”“上云補貼”“標準補貼”“活動補貼”和“參照補貼”等。
新政策有兩個方面的創新:一是突出獎勵和扶持的重點,改變此前“廣覆蓋”的扶持模式,著重從獎優獎強和補缺補短兩方面做好引導和培育;二是首次加入對工業軟件、游戲出口、企業上云等方面的獎勵和扶持,體現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當前的發展趨勢。新政策將于今年年中開始實施。
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人才稀缺問題,廈門修訂軟件產業人才政策,將人才的定義權交給企業——給出高薪的就是人才,并在人才生活補貼、落戶、培訓等方面予以扶持。目前,廈門已為102家企業的834名按常規模式不能落戶的軟件人才快捷辦理落戶手續。
搭建平臺
多維度開展招商工作
在推動軟件名城創建進程中,廈門積極打造“名園”,廈門軟件園連續兩年在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評價中,成長性指數位列第一;打造“名企”,首次開展廈門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備案工作,解決“雙軟認證”取消后軟件企業界定難的問題,2018年已完成264家企業的備案工作;打造“名品”,評選出30件優秀軟件產品和20件優秀應用解決方案,樹立品牌效應,幫助廈門軟件企業開拓市場。
廈門積極營造產業發展環境,舉辦“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發布會,促成該會6年來首次在京外舉行;舉辦國際動漫節,為企業提供展示、溝通和互動的平臺;組織企業外出參加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等各類專業展會,鼓勵企業加強行業交流,拓展外地市場。
同時,多維度開展招商工作,加大“閩企”招商,積極對接“閩籍互聯網領袖峰會”等活動,吸引知名閩籍互聯網企業在廈設立區域總部;推動“平臺”招商,依托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等平臺,成功促成廈門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廈門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AI語音芯片量產項目等重要項目落地。
融合發展
提升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
下一步,廈門將進一步鼓勵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發展平臺經濟,支持互聯網平臺不斷做大,為實體經濟提供“互聯網+”服務;支持“軟件+硬件”的復合型企業不斷做強,更好地發揮軟件“定義”硬件的功能;鼓勵自研自用的工業軟件向產品化、通用化發展,加強軟件技術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作用。
進一步加強“新基建”:大力提升城市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在廈門的推廣應用,打好數字經濟產業基礎;引入國內互聯網龍頭企業,在廈門布局“云計算”結點,并爭取工信部在廈門設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依托廈門軟件園、湖里高新園、翔安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園區,加大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方面的企業的招商,做強數字經濟業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