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院實現全套“指尖上的醫療服務”。 (中山醫院供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露虹)無論是在大型醫療機構,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廈門市民都可通過出示電子健康卡二維碼,對著就診室或窗口前的讀碼設備進行掃碼就醫。記者近日從騰訊公司了解到,在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指導下,廈門市衛計委與騰訊公司通力合作的電子健康卡,已在全市范圍實現落地應用和智慧升級。一部申領了電子健康卡的手機,可貫穿簽到、繳費、拿藥、查報告等整個就診環節。
【移動支付】 繳費時間大大縮減
市衛計委主任姚冠華介紹說,電子健康卡最顯著的特征在于唯一身份識別,它有效整合了居民身份證、居民健康卡等公共服務卡,為每位市民建立覆蓋一生的動態電子健康檔案,實現醫療健康信息和應用的集成。
基于電子健康卡,廈門還在移動支付環節積極創新,成為全省首家使用微信實現門診醫保自費移動支付的城市。醫生開出處方后,系統即推送結算信息到患者手機,患者可進行移動結算支付。目前,廈門14家大型公立醫院及39家基層社區均已完成“門診費用診間移動支付”功能改造。據測算,患者通過移動支付,排隊等候繳費時間壓縮了2/3。
“以往遇到患者卡上欠費的情況,需要他到繳費窗口繳費再過來,如今只需現場手機操作繳費。如果遇到需要轉社區的病人,也可以幫他預約社區門診,預約情況患者可以及時通過手機查看。”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陳蘭說,電子健康卡提升了就診效率,可讓醫生有多一點時間與病人交流。
【互聯互通】 減少重復檢查檢驗
在一家醫院做了檢查,到另外醫院看病時,所有檢查又得從頭再來。依托“互聯網+醫療”,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我們建立了互聯互通平臺,將公立醫院、社區醫療機構、社會資本辦的醫院等都納入進來,資源互聯互通,減少了重復檢查檢驗。”姚冠華介紹,以電子健康卡為索引,廈門搭建了全國首個“市民健康信息系統”,為全市95%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全方位、全周期的終身電子健康檔案(約450萬份),每月機構間共享健康檔案20萬人次以上,有效實現患者就診信息互聯互通。
不僅是醫療服務,電子健康卡還助力慢病全程管理。海滄區海滄街道石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胡春霞介紹說,與她簽約的社區居民已達908人,電子健康卡服務平臺能幫助她及時掌握簽約病人的情況,病人的門診、檢查檢驗、用藥、體檢乃至住院記錄,均能從手機端查閱。
“今后我們還將推行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實現身份識別,讓市民實現刷臉就醫。”市衛計委副主任孫衛說,隨著電子健康卡的推行和生物識別技術的成熟,刷臉就醫將很快成為現實。
背景
廈門電子健康卡 發卡超四百萬張
去年1月,國家電子健康卡福建省首發儀式在廈門舉行。作為全國首批應用“國家級電子健康卡公眾服務平臺”的城市,截至今年3月13日,廈門全市電子健康卡已經累計發卡441.16萬張,目前已完成14家公立醫院和39家基層社區的應用建設,并完成電子健康卡在醫院全流程就診、醫保商保移動結算、個人健康檔案共享開放、移動家庭簽約等場景的應用。
鏈接
電子健康卡怎么申領?
廈門市民可通過“美麗廈門智慧健康”“廈門i健康”等微信公眾號的“我的”一欄,在線完成注冊領取電子健康卡;或通過醫院的微信號、收費窗口及自助服務終端進行虛擬卡發卡,使用身份證、社保卡(或市民健康卡)刷卡驗證身份后進行電子健康卡辦理。
電子健康卡怎么使用?
就診時,只需打開電子健康卡,將上面的二維碼對著就診室的讀碼設備掃一掃,醫生的電腦系統就會收到患者的就診信息、檢驗檢查結果、醫療影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