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保障 建成全程分類硬件體系 3月8日下午4點,一輛滿載舊沙發、舊床墊的卡車緩緩駛入集美區大件廢棄物處理廠,這些以往棘手的大件廢棄物將在這里集中粉碎。 目前,廈門東部工業廢物處置中心、西部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已建成投用,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計劃于2019年底建成投用。到2019年底,廈門全市垃圾焚燒能力將達4350噸,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將達1200噸、餐廚垃圾500噸,全市垃圾總處理能力將達6050噸,2019年底將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同時,思明、湖里、海滄、集美已建成4座大件垃圾處理廠,60條廚余垃圾直運線、1600余個收集點,并配套廚余垃圾、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專用車輛,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全程分類硬件體系。 除了硬件配置完善到位,廈門還是我省首個為垃圾分類立法的城市。2017年9月10日,《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出臺,在一年時間內,又配套出臺了《廈門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廈門市大件垃圾管理辦法》《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評辦法》等16項配套制度,形成較為完善的垃圾分類法規配套體系,為依法依規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奠定了基礎。 發動市民 變“要我分”為“我要分” “垃圾分得好,還可以兌換雞蛋呀!”“這個法子好,大家肯定更有積極性。”……在思明區下沃社區海洋新村,每戶都有一張垃圾分類小能手積分卡,只要正確分類垃圾就能每次獲得1個積分,累積10個積分就可以兌換10個雞蛋。這一創新垃圾分類“積分銀行”獎勵機制、鼓勵參與垃圾分類的做法,獲得了居民們的一致點贊。 積分換雞蛋、廚余換蔬菜……在垃圾分類的宣傳推廣方面,除了比拼創意,垃圾分類督導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他們既是垃圾分類的宣傳者,又是實施者,同時也是監督者。 “這是環保大事,也是千秋萬代的事,再臟再累我們也愿意出一份力。”今年64歲的蘇中南和愛人是廈門蓮花北社區的普通居民,同時還是垃圾分類督導員,自廈門施行垃圾分類以來,夫妻倆一干就是近三個年頭。為了制止亂倒垃圾的現象,蘇中南的愛人曾連續幾天蹲守到深夜,終于等來了傾倒垃圾的某酒店工作人員。在進行一番教育宣導后,當事人羞愧地表示:“再也不亂倒垃圾了,謝謝你們。” 在思明區,以在職黨員為點,家庭、學校、社區為面,開展了229場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帶動了4215人次參與。湖里區各街道則聯合社區、業委會、督導員等進行地毯式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集美區借助獨有的“學村文化”特色資源,依托社區書院、志愿者,形成“隊伍+志愿者服務驛站+社區書院”的垃圾分類工作陣地…… 從“要我分”到“我要分”,有了社區、商家和居民三方聯動共同努力,垃圾分類才真正實現了實實在在的全民參與。 |
相關閱讀:
- [ 03-15]垃圾分類進社區
- [ 03-14]“環境保護在心中、垃圾分類在手中”志愿服務宣傳活動
- [ 03-11]紡織社區“不忘初心跟黨走 垃圾分類我先行”趣味游園
- [ 02-26]上月廈門全市垃圾分類工作排名出爐 湖里思明居前兩名
- [ 01-31]垃圾分類志愿行 潔凈家園迎新春
- [ 01-30]曬出成績單 廈門筼筜街道召開垃圾分類新春動員會
- [ 01-15]廈門首推民主監督性協商議題助力垃圾分類減量工作
- [ 01-28]廈門上月垃圾分類工作排名出爐 湖里區再次奪冠
- [ 01-14]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