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將氣象觀測與植物栽培相結合。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戴舒靜 顏梅麗 通訊員 蔡江沈 洪建成)翔安大嶝島上有一所小學,校園里不僅有正規的氣象觀測設備,還活躍著一群氣象觀測員,他們每天仔細地觀測氣壓、溫度、風力等氣象變化,然后詳細記錄在冊,并且還運用到植物的栽培管理上。令人好奇的是,他們并不是專業的氣象工作者,而是一群小學生。
作為翔安區唯一的以氣象觀測為特色的學校,翔安區雙滬小學將氣象科普融入日常教學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認真觀察和記錄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們熱愛氣象科學,認知家鄉的熱情。
創新
共建校園氣象觀測項目 嘗試應用于植物栽培管理
近日,記者來到雙滬小學,此時翔安區氣象局的工作人員正好來到該校,向孩子們宣傳第59個“世界氣象日”。他們不僅送來了一本本氣象繪本,還有一些手作素材,讓孩子們能夠在動手制作中更好地觀測氣象。
“大嶝是一個海島,島上氣象現象很多,讓孩子們在觀察氣象中學習,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樂趣。”58歲的雙滬小學教師鄭明輝告訴記者,雙滬小學地處大嶝島最南端,這里有著“風頭水尾”的明顯地域氣象特征,為氣象系統研究和氣象要素觀測提供了先天的寶貴素材,具備開展氣象觀測和氣象研究價值。尤其是學校附近就有一家氣象觀測站,翔安區氣象局也有意走進校園開展氣象科普。因此,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該校與翔安區氣象局共建,于2016年開辟“校園氣象觀測”和“植物栽培實驗”等特色項目。
科技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雙滬小學的強項,早在2000年6月,學校就獲得“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稱號。
區氣象局送來氣象繪本。
成效
校本教材得到甘肅采用 氣象科普模式被云南復制
近幾年來,在翔安區教育局和氣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陸續建起了大型LED氣象預報顯示屏、校園氣象觀測點和學生專用氣象活動室,以及校園植物栽培基地。目前,校園植物栽培基地已成為孩子們課間最愛去的地方,學生們在觀測和記錄各種氣象對植物栽培的影響,逐漸增強對氣象和農業方面的了解。
為了更好地開展氣象教學活動,雙滬小學還與翔安區氣象局聯合編印了《校園氣象觀測技術與生活》和《植物生長觀察記錄本》校本教材,現在這套校本教材也在甘肅省一些學校使用。
正是這些努力,雙滬小學這所以氣象為特色的學校,逐漸打開了名聲,吸引了很多周邊學校乃至外省市政府部門來取經。2017年12月,云南省氣象局就來該校參觀調研給予充分肯定,并將其氣象科普模式復制到了云南。在去年第十屆全國氣象科普評獎活動中,雙滬小學前校長許漢宇喜獲“校園氣象科普優秀校長”稱號。
如今,在新任校長許桑蕾的帶領下,雙滬小學的氣象科普項目開展得更加廣泛和深入,學校決定擴大現有的植物栽培基地面積,種植各種中草藥,打造一個“百草園”,讓這里真正成為孩子們心中的樂園。
人物專訪
雙滬小學校長 許桑蕾:
用教育情懷回報桑梓
許桑蕾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大嶝人,許桑蕾1991年從廈門師范學校畢業后,在父親的鼓勵下,回到大嶝當起了人民教師,一直任教到現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報家鄉的養育之恩。
“以前我們大嶝孩子想走出大嶝,改變命運只能通過讀書,所以我一直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大嶝孩子‘跳龍門’。”許桑蕾說,他父親很重視教育,在她11歲時就送她到同安一中讀書。
她清晰地記得,每次遇到風雨天氣,她和同齡的伙伴們都會縮在狹小的船艙里,動也不敢動,生怕小船失去平衡,被吞沒在風浪中。每到開學季,碼頭、船艙、車站、車廂滿是求學的孩子。這時,瘦小的孩子就有了身材上的“優勢”——在親友的幫助下,手腳并用地從車窗爬進車里去。
她經常把這段往事拿出來當故事說給孩子們聽,希望孩子們珍惜現在美好的時光,好好讀書。同時,她也會對年輕老師講起這個故事,與大家共勉,希望大家更具責任感,做一個有情懷的教育工作者,讓這些海娃在家門口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幫助更多大嶝海娃打開通往外界的大門。
許桑蕾是教語文的,她更清楚地知曉,觀察和寫作對學好語文的重要性。因此,在接手雙滬小學后,她認為氣象觀測這一特色項目,有助于提高孩子們的觀察和寫作能力,所以便給予大力支持,使其成為該校的一張亮麗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