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腫瘤防治基地在廈揭牌成立
海峽兩岸醫療力量聯手,將開展各類診療、學術交流、公益等項目
廈門晚報訊(記者 匡惟 通訊員 林冰玲)廈門在腫瘤防治領域又往前跨出一大步。上周,海峽腫瘤防治基地在廈門揭牌成立,福建省海峽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簡稱“海醫會”)臨床腫瘤學診療分會成立大會也同時召開,其間,還舉行了第七屆廈門海峽腫瘤論壇。
“腫瘤防治基地和診療分會將在福建省海峽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以項目為導向,開展各類診療、學術交流、公益等項目,為百姓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防治基地主任、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姜杰說。
基地做什么
兩岸腫瘤病譜相似 共同探討聯手開展防治
海醫會臨床腫瘤學診療分會會長、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醫院院長助理、腫瘤內科主任葉峰介紹,海峽腫瘤防治基地主要有三項職責:一是增強海峽兩岸在腫瘤領域的交流,構建覆蓋面更廣、互動聯動互利共贏的前沿平臺;二是面向基層,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腫瘤診療水平,補齊福建省內地基層醫療短板;三是組織專家對貧困地區進行醫療扶貧,推動“健康扶貧”以及“抗癌防癌民生工程”,為廣大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海峽兩岸的腫瘤病譜相似,兩地的腫瘤發病率排行榜中的前7位,有6種腫瘤是一樣的,因此兩岸有必要一起探討腫瘤如何防治?!比~峰說,第一醫院計劃與臺灣地區的部分醫院展開相關合作。
論壇講什么
早發現早預防是關鍵 重點聚焦“免疫療法”
“前來參加論壇的醫生大多來自基層,論壇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副書記、腫瘤醫院院長林勤教授介紹,第七屆廈門海峽腫瘤論壇分乳腺癌、消化道、肺癌、護理四個分會場,參會醫生8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醫師有400多人,來自我省各地市。“無論對國家和家庭來說,腫瘤早發現、早預防都是最為關鍵的,而向全民科普是腫瘤醫生應肩負的重要任務。”
本屆論壇聚焦腫瘤方面的熱點和難點,尤其是免疫療法。免疫療法讓不少腫瘤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長。去年,500多名長期采用免疫療法的患者在第一醫院通過靶向治療,腫瘤得到比較好的控制。他們可以正?;貧w社會、回歸生活,無需住院。
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最熱門的療法是免疫療法。什么是免疫療法?通俗地說,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功能是正常的,而腫瘤細胞給自己包上了一層偽裝,逃脫免疫細胞的“監視”。免疫療法就是通過改變腫瘤的微環境,剝掉腫瘤細胞的偽裝,讓機體能識別并殺傷腫瘤細胞。
葉峰說,臨床腫瘤學診療分會將推動腫瘤基礎與臨床、預防與治療的綜合診治的實現,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用臨床問題引領基礎研究,將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以研究成果提升臨床實踐,推動地區臨床腫瘤診療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進展怎么樣
響應國家“星火計劃”
在廈開展多學科合作診療
今年1月14日,中國醫師協會MDT(多學科合作診療)“星火計劃”正式啟動。在本屆論壇上,MDT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
北京腫瘤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MDT專委會主任委員沈琳介紹,MDT是在全球范圍認可的以病人為中心的綜合治療模式,“星火計劃”就是希望MDT能夠在每個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展?!叭缃裨撚媱澱龔囊痪€城市走向省級城市,甚至可能進一步下沉到地級市,建立區域性的MDT診療中心,提高我國腫瘤的診療水平”。
而廈門正是積極響應者之一。據了解,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早就開展了MDT診療工作,取得不錯的成績,是國家第一批消化系統MDT示范醫院。第一醫院腫瘤醫院首席專家羅琪教授介紹,2018年,腫瘤醫院肺小結節、肺癌MDT開展1000余例,對結節的診斷率提高了50%左右,胃癌、結直腸癌MDT開展300多例,治愈率提高了了百分之二三十。
相關鏈接
2019年腫瘤防治
宣傳周活動方案
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占我國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近十幾年來發病死亡率呈持續上升態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防控形式嚴峻。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一醫院腫瘤醫院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以及中國抗癌協會的號召,于3月29日-4月21日集中開展腫瘤防治宣傳周系列活動。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癌癥防治宣傳教育,提升公眾對癌癥核心知識的知曉率,普及科學防癌的理念,引導公眾遠離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實現對癌癥的有效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