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等對標國際一流持續優化廈門營商環境
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員工對廈門士蘭項目2箱變進行紅外測溫檢查。(記者 何炳進 攝)
千年潮未平,風起競揚帆。
廈門日報訊(記者 廖慧娟 劉艷 崔昊)改革開放正進入“船到中流浪更急”的階段,國內國際經濟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一輪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比拼,拼的就是營商環境的優劣。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和省委對廈門工作的要求,廈門正充分發揮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心樞紐城市等疊加優勢,對標國際一流,提升營商環境,在更高層次上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
連日來,記者走進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等部門單位,帶來他們千方百計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投資項目落地、加快推進廈門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報道。
對標國際
“找問題”“補短板”
昨天一大早,廈門象嶼港灣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從事工程項目開發報建工作的黃清韻便來到行政服務大廳,申報一項目的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事項,“程序精簡很多,只要在網上辦事大廳統一上傳資料,然后到窗口遞交材料即可,整個流程辦理節節提速”,她告訴記者。
針對辦理建筑施工許可這一“痛點”, 廈門實行“五個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系,被國務院作為統一標準在全國推廣。黃清韻深有感觸:“一張藍圖,一個系統,一套材料,審批制度改革之后,極大地加快了項目開發進度”。由象嶼港灣開發代建的“環東海域新城國祺學校擴建項目配套工程”,當天辦理當場就出具了工程規劃許可證,而改革之前,工程規劃許可證需要辦理用地紅線,周期較長。
廈門對標世界先進經濟體做法,在降成本、壓時限、優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其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獲得電力、跨境貿易通關等方面的舉措走在全國前列。去年,國家發改委牽頭建立我國首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廈門營商環境位列全國第二。
市發改委服務業處副處長閆智君說,優化營商環境,不能躺在成績單上睡覺。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昌升到任后不久,就走訪了駐廈相關單位和一些企業總部,認真聽取意見建議,并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具體要求。閆智君說:“作為具體的職能部門,我們更應該只爭朝夕,加大馬力。”
閆智君的辦公桌上,放著一份《2019年首批營商環境改進任務清單》,這是市發改委牽頭各相關單位,對標北京、上海等兄弟省市的先進做法,針對第三方評估所提出的薄弱環節,初步梳理形成改進方案的一項成果。“針對多渠道收集的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我們以任務清單推動各責任部門逐項改進落實”。今年年初,市發改委還牽頭推進出臺營商環境考核辦法,按照行業指標全國評估不低于第5名的要求,對各部門進行績效考核,以考核推動改革創新。
以評促改,立足于“找問題”“補短板”,閆智君告訴記者:今年將著力做好國家相關部委部署的跨境貿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記、納稅服務等專項試點工作。
增創優勢
更高層次“引進來”“走出去”
投資吸引力、企業滿意度是營商環境的重要評價指標。
位于廈門火炬(翔安)產業園區的日本電氣硝子液晶玻璃基板項目(以下簡稱“電氣硝子”)二期工廠內,一塊塊薄如蟬翼的玻璃基板在這里加工成型并走向全球。
據市商務局相關人士介紹,正是得益于日趨優越的營商環境,身為全球三大液晶玻璃基板供應商之一的電氣硝子落戶廈門三年多來,資金投入不斷加碼,從初期投資注冊資本6億元,遞增至如今約46億元的投資總額。廈門市各級各部門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堅定了電氣硝子在廈門發展的信心。如今這里已經成為國內最大型的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基地。
“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廈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場沒有休止符的系統性工程,吸引各路英雄共同創業。去年廈門出臺《廈門市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這是廈門首個系統性針對外商投資的鼓勵政策,現在這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大禮包”正不斷釋放效應,既提振外商投資廈門信心,又助推了廈門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1-2月,全市新設外資企業164家,合同外資11.8億元;實際使用外資21.7億元,增長7.8%。其中,新增千萬美元以上合同外資項目10個,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
在大力“引進來”的同時,廈門還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揮廈門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心樞紐城市的優勢,先后在印度孟買、南非約翰內斯堡、俄羅斯莫斯科、日本東京、阿聯酋等地設立了海外投資貿易服務聯絡點,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幫助企業發展壯大。通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廈門構筑開放型經濟體系、參與全球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發展動力。
不斷創新
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昨日上午9點,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黃毅彩和同事來到廈門士蘭明鎵化合物半導體項目,對項目2箱變進行紅外線測溫和安全檢查,隨后又前往配電室檢查設備基礎工作,加快正式用電建設。
“正式用電整個流程時間只有20天,我們正瞄準4月20日送電的目標快馬加鞭”。20天送電,對于這樣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廈門士蘭項目副總指揮朱利榮充滿信心。在此之前,該項目的施工用電已創造一個奇跡,“以前我們在外地為項目辦理施工用電,整個流程沒2個月辦不下來,最長的有9個月,但在廈門13天就通上電了。”營商環境“獲得電力”指標的大提升,助推項目建設加速度,廈門士蘭兩個項目將分別于今年底和明年底達產,屆時將進一步完善廈門集成電路產業鏈條,提升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競爭力。
電力服務縮短時長、提升效率的背后,是思路的不斷創新。國網廈門供電公司自貿區服務中心主任張穎最近忙著研究針對細分客戶的創新措施。廈門供電公司全面構建“e(易)用電”供電服務體系,部分創新做法走在全國前列。她舉了一個例子,供電公司對小微企業在全省率先推行160千伏安及以下接電,成本從原來將近20萬元減少到2830元,時間也由50多天縮短為幾天。
張穎拿出一份最新數據,根據近期省發改委委托廈門大學開展的最新測算,廈門營商環境“獲得電力”指標相當于世界第13位經濟體,“從最初的115名到現在的13名,飽含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干群的創新與付出。”
高質量發展對營商環境有著更高的要求。除了政府的主導,在廈門還有一大批像國網廈門供電公司這樣的企業、單位在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圍繞客戶的需求精準服務,增強企業落地生根的信心決心。正是他們為廈門爭創一流的營商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實際的行動助推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任務的實現。
記者手記
一場刀刃向內的革新
記者 劉艷
哪里的營商環境好,人流、物流、資金流就往哪里流,這已成了不爭的事實。
廈門在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方面積累了一些優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想要在強化已有優勢的基礎上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成為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則需要進一步自我革新,突破自身的舒適區,才能實現新的提升。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持續優化改善營商環境以增進競爭優勢、保持領先位勢,已成為廈門上下的共識。 一場場打通營商環境“脈門”的提升行動,正有效激發和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打造好的營商環境,要向國際一流看齊。在采訪中,多位干部提及這個經驗。學習“他山之石”,通過“以評促改”,廈門正加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打造好的營商環境,還要自我創新突破。要以問題為導向,找準“痛點”“難點”和“堵點”,不斷優化改革舉措。采訪中,記者發現,廈門干部正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掃除不利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障礙,形成廈門亮點。
企業是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晴雨表”“感應器”,對企業來說,一個好的營商環境,還必須具備可預期性、較高的法治化水平,這樣才能夠給予企業長期發展的信心,也是一個地區經濟建設和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
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廈門、扎根廈門,正是對廈門敢闖敢試,爭創一流營商環境的認同與褒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