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島發展,廈門謀劃縱深推進 集美軟件園三期 施辰靜 攝 東南網4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潘抒捷 吳在平)跨島發展是廈門一以貫之的城市戰略。十幾年來,當地依序推進島外新城建設、不斷完善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初步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城市發展格局由島內的“拳頭”拓展為全市的“手掌”。伸“拳”成“掌”,島內外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更加協調、城鄉發展加快融合。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的新一輪發展中,廈門跨島發展如何向縱深推進?這不僅事關廈門“兩高兩化”之城的建設成效,也關系到當地能否更好地在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中發揮龍頭引領帶動作用。日前,廈門市主要領導先后來到海滄、集美、同安等島外各區,深入工地、園區、企業,察看新城建設、高新產業、社會民生項目,共同探討謀劃推進新城建設和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的新舉措。 伸“拳”成“掌”,拉開城市框架 思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在不久前舉辦的一場專場招聘會上,僅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收到了數十份簡歷。該公司人力專員趙桂紅說:“島外的就業環境越來越能夠吸引人才了。” 當天,150家企業到場攬才,1000多個崗位共吸引了3000多名求職者應聘。招聘會的高人氣源于島外相關配套的不斷完善,軌道交通就是其中的一個體現。2017年12月31日,廈門地鐵1號線開始投入試運營,縮短了島內外的距離感。 “地鐵線未來將極大提升廈門城市的發展潛力。”雅馬哈發動機(廈門)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復軍把企業搬至島外片區。在他看來,搬遷短期內雖然讓企業付出較多的建設成本,但著眼于長遠,企業不僅可節省下一筆可觀的成本開支,還換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建軌道就是建城市,跨島發展進程中,軌道交通是引領和支持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廈門軌道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集團計劃2020年建成1、2、3號線3條“三向出島”骨干線,通過以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統,覆蓋到跨島發展的軸向。 這樣的努力并不限于軌道交通。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海滄大橋及翔安隧道等進出島的重要通道,每天通行車輛超30萬輛次,讓廈門徹底告別了孤島時代。作為“四橋一隧”的承建者,路橋集團還在加緊建設廈門新機場(翔安機場)造地工程、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海底隧道)工程、第二東通道工程等國家級、省級重點工程項目。 交通設施跨島布局,為實施跨島發展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如今,集美新城與海滄新城初步形成集聚態勢,環東海域東部新城、馬鑾灣新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了“一島一帶多中心”的空間格局,也讓曾傾向于向島內聚集的人才和資本,逐漸選擇在島外落地生根。 人才與資本的跨島流動,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產業的跨島發展。思凱文化和雅馬哈所在的軟件園三期位于集美新城,行業獨角獸或龍頭紛紛入駐。截至去年底,園區累計注冊企業1902家,入駐員工達2.3萬人,實現營收176億元,同比增長40.8%。 獨木不成林。島外新城和重大片區開發建設,是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跨島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抓手。因此,廈門市主要領導要求,各區各部門和各新城建設指揮部要抓好這個支撐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的重要增長極,繼續為城市轉型發展和拓展結構空間創造載體。 |
相關閱讀:
- [ 04-16]廈門:智慧化,讓出行更便利
- [ 04-16]百名專家活動走進廈門呂厝社區 專家答疑解惑
- [ 04-16]廈門市教科院義務植樹活動
- [ 04-16]邊健步邊潔凈家園 廈門集美開展“凈走”促文明
- [ 04-16]兩岸志愿者齊聚廈門集美 攜手共植“友誼林”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