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研究推動報刊“進店零售” 全市報刊亭6月底前拆除 廈門日報訊 (記者 吳海奎) 近日,記者從廈門相關部門得到證實:4月30日前,廈禾路沿線8座報刊亭將拆除,6月30日前,全市各區報刊亭將拆除,實現“還道于民”。廈門的報刊亭經歷了怎樣的興衰歷程?現狀如何?這次為何要全部拆除?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最多時全市有257座報刊亭 據業內人士回憶,廈門最早的一批報刊亭,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頭十年,各類都市報、休閑雜志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報刊亭也迎來了“春天”。 2000年,廈門共有68座報刊亭,此后逐年遞增, 2010年達到了頂峰,共有257座。據介紹,報刊亭的經營權,一般優先給下崗工人和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而在報刊亭的“黃金期”內,通過勤勞經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經營報刊亭近20年的林女士回憶說,1999年時,她在報刊亭的月收入是5000多元,此后月收入一度過萬,“那時的收入,足以養活一個家庭”。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廈門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報刊亭出現經營者“退亭”的情況,2010年后,廈門的報刊亭數量開始逐年以5%至10%的數量下降,到2018年6月全市范圍內僅存104座報刊亭。 多城市拆除報刊亭“還道于民” 記者了解到,2015年之前,廈門的報刊亭均辦有占道經營許可證,且是一年一辦。但是,2015年之后,隨著城市管理要求越來越嚴格和法規制度逐步健全,相關部門不再予以辦理占道經營許可證。從2015年開始,廈門逐年分批拆除違法占道的報刊亭。 這并不是廈門的獨有做法,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也開展過類似行動。相關負責人表示,報刊亭拆除后,將恢復路面,實現“還道于民”。 “二十多年前,政府騰出公共空間,設立報刊亭,既方便市民,又幫助弱勢群體,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靠報刊亭促進就業已不太實際,而且,現在的就業渠道比以前廣闊多了,社會保障體系也更加健全。”業內人士建議,作為曾經的受益者,報刊亭經營者應積極轉型。 業內人士建議利用便利店賣報刊 當然,帶著墨香的紙質閱讀,仍有其獨特的優勢,不少市民對此情有獨鐘,如果要購買報紙、雜志,上哪兒買?業內人士建議,一方面可以按年或按月訂閱報刊,讓發行員或快遞員定期送上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網上購買。 此外,廈門有不少便利店,業內人士建議,廈門正在對標國際一流,可借鑒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先進城市、地區的做法,把報紙、雜志引進便利店,“一方面,報刊發行公司要主動和便利店尋求合作,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像支持實體書店一樣,支持便利店售賣報紙、雜志等,便民利民。”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廈門已經在研究推動報刊“進店零售”的相關舉措。 |
相關閱讀:
- [ 03-26]將報刊亭打造成城市的文明亮點
- [ 11-06]城市報刊亭是一塊文化試金石
- [ 06-28]8年消失153座 廈門報刊亭去向何方?
- [ 02-02]對城市報刊亭不能一拆了之
- [ 09-01]美國《僑報》刊廈門街頭異域風情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