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老師到臺灣給學生上課 兩岸教師取長補短共同提升 海滄教師給臺灣小學生上課 東南網5月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毅彬)孩子是兩岸共同的未來。近日,廈門海滄區第五批教師交流團赴臺灣新北市大豐小學開展為期9天的交流,兩岸教師通過觀摩教學、互動教研,取長補短,共同提升,致力為兩岸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參加此次交流活動的兩岸教師們表示,五年的交流取得了顯著成效,分享了兩岸教育教學特色和辦學成果,特別是在課堂教學和教研方面取長補短,共同促進了兩岸學生的健康成長。 大陸老師給臺灣孩子上課 交流活動中,海滄區育才學校的鄭小萱老師給大豐小學四年2班的孩子們上課,教他們制作吹塑紙版畫。她聲情并茂地介紹,吹塑紙版畫由中華傳統木版年畫演化而來,通過簡單地刻畫、上色、印刷,將吹塑紙上的繪畫圖案對稱印壓至紙板上,最終成型。孩子們聽得入迷,學得專注。 海滄區第二實驗小學的邱晟梁老師則帶來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五祖拳。孩子們跟著老師比劃,一招一式有模有樣,切身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武術之美。除了美術和武術,交流團還與大豐小學教師就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等學科進行分享和研討。 交流團團長鄭曉玲介紹,今年是赴大豐小學交流的第五年,由海滄區教育局統一組織,全區各校推薦一些年輕教師或骨干教師,分批赴臺。前往交流的老師在學科上進行了均衡。“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互相欣賞對方的專長和美好的一面。然后攜手在教育專職上,達到最大的提升,也就能讓我們華人子弟,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大豐小學校長李春芳深有感觸地說。“臺灣老師教學較為個性化,風格活潑,大陸老師邏輯性強,授課容量大。”李春芳認為,大陸教學的嚴謹態度是值得臺灣方面學習的,取長補短是兩岸教育界最適合的方式。 在交流辦學特色方面,李春芳表示,臺灣辦學多樣化,學校特色不盡相同。許多學校會根據地方特色制定校本課綱,比如靠海的學校會進行海洋教育、浮潛等課程,山區學校就地進行木工的實踐教學。此外,臺灣許多偏遠的學校也會根據地方產業發展相關教程。“教育的意義不只為升學率,社會要尊重不同的才能,尊重多元的教育價值。” |
相關閱讀:
- [ 05-06]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 廈門海滄宣傳《職業病防治法》
- [ 05-06]家庭矛盾致母子失散七年 廈門海滄警方幫助重聚
- [ 05-06]線下線上平臺結合 廈門海滄自貿園區“調解顧問”上崗
- [ 05-05]廈門海滄街道幸福食堂開張 75歲以上老人免費
- [ 05-05]法律服務驛站落戶廈門海滄自貿園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