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噸重鯨魚先生“飛入”新家
此為集大超大抹香鯨標本34年來首次搬家,經修復后將再次對外展出
新家特意在墻上鑿了一個“后門”,方便鯨魚標本進入。
鯨魚標本慢慢挪出舊家。通訊員 陳南君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宗琴 通訊員 林嫦娥)把一條重達3噸、長12.6米、高3米多的鯨魚平移搬家,不僅要“運出去”,還要“搬進來”,這“一出一進”,連門都要鑿墻重開。近日,廈門集美大學成功將這頭抹香鯨標本,從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的鯨館移出,搬遷至新校區中山紀念樓三樓的自然科學館。這是它34年來首次搬家,修復后將以嶄新的面貌亮相。
如何搬出?
基座裝滾輪 讓鯨魚“有了腳”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修復鯨魚標本,去年10月份,集大就開始論證鯨魚搬家之事。
“鯨魚太大了,原本我們是想‘切割’后再搬遷,但校友們希望能完整搬運。”集美大學資產與后勤管理處副處長方澤宏說,征求各方意見后,他們決定完整搬運。
方澤宏介紹,30多年前是標本放好了才蓋的樓,現在要出來就難了。鯨魚標本放在鋼鐵的基座上,要想把它搬出來,需要先把鯨魚吊起,為它的基座裝上滾輪。基座有了滾輪,“鯨魚先生”就能行走了。
為了不破壞鯨館墻體和不損傷鯨魚標本表皮,十幾個人慢慢地將鯨魚往外挪動,使其角度剛好能從門出來,這個過程就花了2個小時。
為了保護鯨館周圍樹木,從房間出來的鯨魚,被大吊車高高地吊在比樹木還高的空中,在空中“展翅”180度后,最終平穩裝在了拖車上。
如何搬進?
墻上鑿門洞 為鯨魚開“后門”
從鯨館“出來”的鯨魚,要搬到約2.5公里外的新校區中山紀念樓三樓自然科學館里。為了保證鯨魚能順利住進新家,搬遷時,廈門水陸生物研究院進行了現場指導,集大也調用了兩輛吊車和一輛拖車現場接力。
到了自然科學館,鯨魚沒能走“正門”,而是走起“后門”來。這是為何呢?原來,長12.6米、高3米的鯨魚,壓根進不去正門。為了給鯨魚開“后門”,集大在搬運前一個星期就開始鑿墻開門。“我們在三樓背面鑿出一個門洞,光鑿這個門洞就用了三天。”方澤宏說,可現場搬運時還是遇到了問題。
鯨魚的基座有3米左右,再加上鯨魚本身的高度,根本無法穿過門洞。于是,工作人員只好臨時加工基座,將基座降低50厘米,然后,吊機再一點點地將鯨魚送進科學館。
整個搬運過程從9點開始,到17點結束,歷時8個小時。如何修復?
全身大檢查 進行加固修復
目前,抹香鯨標本已安全住進“新家”———中山紀念樓自然科學館里,廈門水陸生物研究院的專家們已著手開展修復工作。
這只抹香鯨真皮形態標本初步修復需要一個月,完全修復好需要三個月左右。由于標本已放置很長時間,負責修復的人員將首先對標本進行粉塵的清理和殺菌防腐處理,然后對尾部、腹部、頭部等損壞、開裂比較嚴重的部位進行維護加固,最后對眼部結構進行處理。修復好后,集大將開放展覽,屆時大家可一睹鯨魚新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