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一”】
依托一個主體、建立一套機制、把握一條主線、組建一批隊伍、緊盯一個目標、突出一個主題、凸顯一批特色
鰲冠社區實踐站舉行的鰲冠海蠣節熱鬧非凡。
蘆塘社區實踐站的“四點鐘學校”里,志愿者正在為孩子們輔導功課。 作為我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試點縣區之一,去年來,廈門海滄牢記使命,勇于探索,積極創新,圍繞“7個一”,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通過依托社區書院這一主體開展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建立一套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常態化開展的機制,緊緊抓住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組建一批各類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緊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這一目標,突出弘揚和傳承耕讀文化這一主題,立足實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項目,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滄臺商投資區設立30周年之際,做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這項基礎性、戰略性任務,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海滄區將始終圍繞“7個一”,通過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推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實提高村居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法治觀念。 結合群眾需求 整合資源平臺 海滄區決策者深諳,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讓文明實踐真正落實在百姓的心坎上。 如今,以基層實踐所、站為平臺,海滄區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開展各類文藝展演、體育健身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同時,積極推動學校與實踐站示范點開展共建,推進“家長學校”、教師志愿者、送教送學、文藝活動等進村居,統籌消防科技教育館、海上搜救中心工作平臺、“衛我海疆”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中醫藥文化展示館等資源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有效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空間載體。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農村人口年齡結構的現實特點和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海滄區在繼續做好“四點鐘學校”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區老年大學教學點向村居實踐站下沉。 “目前,通過常態化開設10類60余門‘課程包’供村民群眾選擇,讓基層居民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及個人的興趣選擇參與對應的課程和活動。”海滄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組織了黨員及教師、律師等各類志愿者,在8個實踐站示范點和1個城市社區開設老年大學實踐站教學點,目前共開設了36個班,報名947人次。 記者了解到,海滄區根據群眾需求,初步梳理了課程資源420余門,內容涵蓋科技、司法、健康、心理輔導、文化、健身等方面,切實提升基層居民群眾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海滄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始終緊盯服務群眾這一目標,同時,緊抓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通過實施建設“一批宣傳陣地”、組建“一批宣傳隊伍”、培育“一批活動項目”、打造“一批特色‘課程’”、升級“一批實踐基地”的“五個一批”工程,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全過程,推動黨的理論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強化隊伍建設 提升志愿服務 文明實踐活動的方式是志愿服務,志愿者是主要力量。放眼海滄,在區級層面,9支各有所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深入開展志愿服務,在基層,各實踐所、站組建起各類型的志愿服務隊伍。 在新陽街道,街道實踐所充分利用轄區優質的企業資源和人才資源,組建了一支新陽產業人才志愿服務隊。這是海滄區設立的第一支以企業人才為主體的志愿者服務隊伍。 志愿服務隊成員、廈門思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我以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只涉及文體活動,沒想到還能為產業發展注入一份強勁動能,我們一定積極走進企業、校園、村居參與志愿服務,盡到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在天竺社區,黨員、工會義工、紅十字應急救護等17支志愿服務隊伍成為文明實踐活動開展的主力軍;在鰲冠社區,小小解說員、廣播員等特色志愿者隊伍備受群眾喜愛;在海滄社區,專門幫扶轄區內弱勢群體的大路頭慈善志愿服務隊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統計,海滄區、街道、村居三級各類志愿者隊伍超過330支,全區志愿者注冊人數4.66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達12.43%,3個項目獲評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 這些隊伍的組建,有力推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今年1-4月,海滄共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共928場。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海滄區緊扣“耕讀傳家”主題,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敢闖敢創、崇文尚武、文明自強、開放包容”的海滄人文精神,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 深挖自身特色 培育亮眼品牌 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是海滄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一環,也是亮點之一。立足群眾需求,深挖自身特色,一個個實打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項目,讓市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文明實踐的紅利。 中午11點30分,海滄街道溫厝社區的幸福食堂飯菜飄香,老人們圍坐在一起開始用餐。77歲的張阿姨夾起一塊最愛的紅燒肉,笑彎了嘴角。 “這間300多平方米的溫馨食堂,是社區75周歲以上老人享用免費餐食的場所。我們按一桌10人共110元的標準準備餐食,每餐四菜一湯,天天不重樣。”海滄街道實踐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幸福食堂所在的興港花園是拆遷安置小區,許多年輕人外出務工,空巢老年人較多。街道實踐所指導打造的幸福食堂,為許多在外工作的年輕人解決了后顧之憂。 幸福的生活不僅局限在食堂里。“各位聽眾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再次于空中與各位居民相會……”走進鰲冠社區,社區實踐站打造的“鰲冠之聲”廣播,每周五下午四點半準時響起,一個個名著故事、一曲曲閩南童謠,陪伴著居民度過幸福的傍晚時分。 為了讓“鰲冠之聲”更加響亮,多名海滄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積極來當播音員,讓閩臺文化通過音頻傳揚。如今,在兩岸民眾的共同努力下,設立于1965年的鰲冠社區的廣播站,正煥發出新時代文明實踐新生機。 事實上,像幸福食堂、“鰲冠之聲”這樣,結合自身實際,探索生成的特色品牌,還有許多。放眼海滄,青礁村實踐站的名家志愿者公益教學、新陽街道實踐所的“我要上村晚”和“五好”文明新星評選、天竺社區實踐站的“鄰里守望搭把手·美麗樓棟齊打造”樓棟自治管理等品牌項目各具特色,備受群眾歡迎。 更令人欣慰的是,各文明實踐所、站在培育特色品牌的過程中,營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濃厚氛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的落細落小落實,成為促進市民文明素養提升的有效平臺。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