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不吃粽子吃粳糕小孩佩戴五彩繩 綠色的粽葉,白色的糯米,各式粽子是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飲食,可是在西北姑娘小茹的記憶中,她的故鄉寧夏銀川,粽子卻是被粳糕所替代。 小茹說,粳糕的主要原料是粳米,有時候會用江米或糯米,先把粳米浸泡上一天一夜,再把粳米和紅棗都洗干凈,然后在瓷盆中一層米、一層紅棗均勻鋪好,放置在加水的大鐵鍋里用灶火蒸煮,等煮熟的熱騰騰的粳糕完全放涼了之后,再拌入適量紅糖、白糖、蜂蜜,別有風味。 當然,除了吃粳糕,寧夏人還會在門前插楊柳枝、掛艾草,給小孩子佩戴五彩繩,驅毒辟邪,祈求平安。 此外,在地處西北的寧夏,還有縫香包、掛香包的習俗。“由于端午前后天氣變熱,又恰逢是各種蚊蟲、蛇等出沒時期,為了驅趕蚊蟲、祈求平安,人們會把驅蚊保健的香料或中草藥放進香包掛在身上。” 小茹說,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香包也不斷變化,有些人會在粽子、繡球和元寶等形狀的香囊表面,繡上花卉、粽子、米糕等具有美好寓意和特色的內容,把祝福或帶在身上或贈與朋友。 中立派 湖南新田腦上“漩渦”撒雄黃原味粽中秋才吃 雖然已在廈門生活了近20年,可每到端午佳節,來自湖南永州市新田縣的陳碩,還是懷念家鄉的過節氣息。“小時候,端午的這個季節,我們那里一年兩季的糯米,還沒到成熟的時候,只能用上一年節余的糯米做粽子,可是能有節余糯米的并不多,所以端午節并不吃粽子。” 在陳碩的記憶中,端午節是個團圓的日子,老人會在孩子腦袋上的“漩渦”中撒上雄黃辟邪,家里還會做一大桌子菜,血鴨、野兔、臘肉、燒雞……都是他愛吃的。 至于粽子,雖然趕不上端午時節,但在永州新田縣,它們卻會出現在中秋節的餐桌中。 陳碩說,雖然現在物產豐富,但大家似乎還是習慣等到中秋再吃粽子,至于口味,它們既不站甜隊,也不站咸隊,“我們吃的粽子是最簡單的堿粽,里面偶爾會包花生或豆類,大部分不包東西,每個人按照自己的口味調整甜咸。” 不過,雖然陳碩對家鄉的味道情有獨鐘,但作為“新廈門人”,他對粽子的口味早已不那么糾結,“以前不甜不咸我最愛,現在入鄉隨俗,包香菇海蠣的愛吃,包大肉蛋黃的愛吃,包鮑魚的當然更愛吃了。” |
相關閱讀:
- [ 06-07]市城管委主辦“我們的節日·端午”專場活動
- [ 06-07]五一廣場開展端午節慶活動
- [ 06-07]廈門各景區圍繞端午節日主題推出精彩主題游活動
- [ 06-07]端午期間,這些“禮物”黨員干部千萬不能收
- [ 06-07]粽香飄溢高考啟幕 莆田市2萬多名學子端午趕考
- [ 06-07]多彩活動迎接端午
- [ 06-07]2019年高考"邂逅"端午佳節 福建20萬考生應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