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生態文明建設 十大亮點逐個看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呵護高顏值 廈門多部門齊心協力,開拓創新,努力做到科學高效精準治污,真正惠及民生福祉 “十大亮點”今日聚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環保網格化監管、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 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璜 通訊員 鄭曉冬 詹源 林方芳 洪集榮)2018年,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三年全省第一;空氣質量優良率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二;PM2.5平均濃度25μg/m3,提前實現了2020年的攻堅目標;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保持100%……這一連串的數據,是廈門這座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最有力的注腳。如此宜人的美景,如此亮眼的成績,得來不易。一直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廈門始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始終將生態環保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并且不斷開拓創新,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環保網格化監管、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等方面打造出了具有廈門特色的創新工作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大亮點之6】 創新機制聯防聯控 精心呵護“廈門藍” “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飽含深情的點贊,也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最直觀的感受。多年來,廈門多部門齊心協力,推動跨區域聯防聯控,科學高效精準治污,精心呵護“廈門藍”,真正惠及民生福祉。2015年-2017年,廈門空氣質量穩居全國前四,2018年,廈門空氣質量優良率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二,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第七。 [創新1] 創新應急響應機制 高效開展污染防治 如何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依然保持較好的空氣質量?2015年,廈門在全省率先實施《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此后更是不斷更新、升級,先后3次進行修訂,增補了首要污染物為(臭氧和二氧化氮)的一級響應條款,并將三級響應啟動門檻降低至“AQI指數連續兩小時超過50”,市區兩級環保部門還對分因子影響措施、響應終止條件進行細化,確保了各項措施的可操作性,切實提升了快速應對輕微污染天氣的能力。 在這種機制下,AQI指數只要連續兩小時超過50,全市各級各部門就必須積極行動起來。在將輕微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后,廈門還進一步建立起響應指令反饋、措施落實和問題整改督查等全過程的管理機制,確保形成強大的應急響應合力。 [創新2] 市區聯動部門合力 分類分級精細管控 不僅如此,立足省生態云平臺的創新應用,廈門還專門打造了一套“陸海空”立體化的大氣污染應急指揮系統,實現對污染源、氣象、交通、工地、船舶等重點內容的自動監測和分析。只要數據分析顯示某個點位有潛在的污染風險,系統便會啟動自動化指揮,調度各區各部門,甚至是各相關企業,及時整改到位。 精準的靶向管控,也是廈門應對輕微污染天氣的“制勝秘訣”。2018年,廈門明確要求各區落實“一區一策”,結合首要污染物情況制定精細化管控措施。在市級統一調度指揮下,各區還要根據轄區實際有的放矢地落實響應措施。 [創新3] 區域聯動聯防聯控 協同作戰呵護藍天 如今,強有力的聯防聯控更是進一步延伸到整個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起跨區域協同作戰機制。2018年8月,市生態環境局在全省率先組織召開廈漳泉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工作第一次聯席會議,建立起廈漳泉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多邊協作機制,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為區域聯防聯控打下堅實基礎。同年10月,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環保部門協作第一次聯席會在廈召開,廈、漳、泉、三明、龍巖五市環保部門共同商議通過“協作章程”,標志著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將覆蓋整個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此外,在地市接壤區域的合作機制也進一步細化。2018年11月,在區域協同框架下,翔安區、海滄區分別與接壤的泉州南安、漳州臺商投資區簽訂備忘錄,細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措施,讓各項措施更具可操作性。 |
相關閱讀:
- [ 06-04]廈門生態文明指數全國第一 空氣質量優良率全國第二
- [ 06-04]2018年環境質量公報昨日公布 廈門生態文明指數居全國第一
- [ 04-29]讓生態文明的種子播撒在每個人心中
- [ 04-24]廈門思明開展科普宣傳主題活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 04-23]廈門生態文明指數得分超過80分 排名全國第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