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生態文明建設 十大亮點逐個看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呵護高顏值
廈門多部門齊心協力,開拓創新,努力做到科學高效精準治污,真正惠及民生福祉
“十大亮點”今日聚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環保網格化監管、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
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璜 通訊員 鄭曉冬 詹源 林方芳 洪集榮)2018年,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三年全省第一;空氣質量優良率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二;PM2.5平均濃度25μg/m3,提前實現了2020年的攻堅目標;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保持100%……這一連串的數據,是廈門這座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最有力的注腳。如此宜人的美景,如此亮眼的成績,得來不易。一直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廈門始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始終將生態環保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并且不斷開拓創新,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環保網格化監管、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等方面打造出了具有廈門特色的創新工作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大亮點之6】
創新機制聯防聯控 精心呵護“廈門藍”
“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飽含深情的點贊,也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最直觀的感受。多年來,廈門多部門齊心協力,推動跨區域聯防聯控,科學高效精準治污,精心呵護“廈門藍”,真正惠及民生福祉。2015年-2017年,廈門空氣質量穩居全國前四,2018年,廈門空氣質量優良率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二,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第七。
[創新1]
創新應急響應機制 高效開展污染防治
如何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依然保持較好的空氣質量?2015年,廈門在全省率先實施《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此后更是不斷更新、升級,先后3次進行修訂,增補了首要污染物為(臭氧和二氧化氮)的一級響應條款,并將三級響應啟動門檻降低至“AQI指數連續兩小時超過50”,市區兩級環保部門還對分因子影響措施、響應終止條件進行細化,確保了各項措施的可操作性,切實提升了快速應對輕微污染天氣的能力。
在這種機制下,AQI指數只要連續兩小時超過50,全市各級各部門就必須積極行動起來。在將輕微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后,廈門還進一步建立起響應指令反饋、措施落實和問題整改督查等全過程的管理機制,確保形成強大的應急響應合力。
[創新2]
市區聯動部門合力 分類分級精細管控
不僅如此,立足省生態云平臺的創新應用,廈門還專門打造了一套“陸海空”立體化的大氣污染應急指揮系統,實現對污染源、氣象、交通、工地、船舶等重點內容的自動監測和分析。只要數據分析顯示某個點位有潛在的污染風險,系統便會啟動自動化指揮,調度各區各部門,甚至是各相關企業,及時整改到位。
精準的靶向管控,也是廈門應對輕微污染天氣的“制勝秘訣”。2018年,廈門明確要求各區落實“一區一策”,結合首要污染物情況制定精細化管控措施。在市級統一調度指揮下,各區還要根據轄區實際有的放矢地落實響應措施。
[創新3]
區域聯動聯防聯控 協同作戰呵護藍天
如今,強有力的聯防聯控更是進一步延伸到整個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起跨區域協同作戰機制。2018年8月,市生態環境局在全省率先組織召開廈漳泉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工作第一次聯席會議,建立起廈漳泉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多邊協作機制,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為區域聯防聯控打下堅實基礎。同年10月,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環保部門協作第一次聯席會在廈召開,廈、漳、泉、三明、龍巖五市環保部門共同商議通過“協作章程”,標志著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將覆蓋整個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此外,在地市接壤區域的合作機制也進一步細化。2018年11月,在區域協同框架下,翔安區、海滄區分別與接壤的泉州南安、漳州臺商投資區簽訂備忘錄,細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措施,讓各項措施更具可操作性。
【十大亮點之7】
落實環保網格化監管 真正實現全民齊抓共管
2015年,根據上級的部署,廈門出臺《網格化環保監管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全面部署環保網格化監管工作,建立起覆蓋“市-區-鎮街-城鄉社區”的四級網格化環保監管體系。一張嚴密的污染防控大網就此布下,確保了監管無死角無盲區,切實解決環保監管“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特色1]
四級監管網格 覆蓋全市各個角落
1個一級網格,6個二級網格,43個三級網格、961個四級網格,構成了涵蓋島內外6個區、43個鎮(街)、961個社區的環保監管網絡。全方位、精細化的網格劃分,確保了監管的精準高效,也確保了環保主體責任落實落細。
如今,網格化環保監管被各級各部門納入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領導責任制、部門責任制不斷健全,一系列棘手的問題得以破解。特別是2016年,廈門進一步印發《村(居)民委員會有關職責事項一覽表》,對村(居)開展環保巡查、自治監督、報告制止的責任作出明確的細化規定,進一步織密監管網絡,為污染防治打下堅實基礎。
[特色2]
加大投入精心培訓 打造一流隊伍
一線巡查人員,是監管網絡的基礎,他們的責任感強不強、業務水平高不高,將直接影響污染防控成效。為此,廈門在隊伍建設、設備升級、智能監管上下了一番功夫。
廈門都會定期舉辦鎮街環保工作人員培訓班,各區也開展城鄉社區網格員專題培訓,并制定環保網格員手冊,明確各類巡查要點,有效地提升基層巡查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業務實踐能力。
人員投入也有充足的保障。全市各鎮街均設立了環保工作站(或環保辦),島外四區的站點還配備了電瓶車、摩托車等巡查用車,大大提升了巡查處置的效率。與此同時,廈門還建立了網格化環保監管平臺,網格員巡查發現問題,通過平臺錄入后,都可以自動進行分級管理、歸口處置,確保了巡查處置的時效性和污染防控的精細化、科學化。
[特色3]
強示范嚴監督 增加網格化監管實效
2018年5月中旬,廈門連續打響兩輪守護藍天百日攻堅戰,針對施工揚塵、露天燒烤、餐飲油煙等問題進行升級版的巡查防控。整整200個日日夜夜,環保網格員堅守一線,不辭辛勞,共巡查、處理涉氣環保類事件6248件。
高效的行動力源于強烈的責任感和嚴格的監督考核機制。立足績效監督,廈門建立起常態化的網格督查機制,并將二級、三級網格運行情況納入各級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切實提升履職意識。公眾監督也是一大“法寶”。廈門每年都要公開網格化環保監管考核情況,在鼓勵群眾參與監督的同時,切實激發廣大網格員的工作熱情。
【十大亮點之8】
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守護生態環境安全
2017年以來,廈門不斷深入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通過一系列創新手段,引入市場機制參與環境風險管理,構建起一個集“主體責任+部門監管+保險責任+應急救援”為一體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體系,有效地提升企業污染防范和應對環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切實守護生態環境安全、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特色1]
建章立制 形成全鏈條式服務保障
2017年1月,廈門出臺《關于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形成“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引導,排污單位、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機構落實各環節主體責任”的全鏈條式管理服務保障機制。
立足扎實的機制基礎,各區也積極引導轄區重金屬、化工、危廢等環境風險行業企業與保險公司交流,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安全保障方案,切實提高企業的環境風險意識。翔安區政府還帶頭與保險公司簽訂環境污染責任險,率先實現了全區環境污染責任賠償全覆蓋。此外,翔安區還創新引入第三方環境應急救援機構,通過“保險+救援”提高轄區環境風險綜合防控能力,降低環境風險。
[特色2]
多措并舉 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投保
要激發企業參保的積極性,科學靈活的獎勵、約束機制同樣不可或缺。將企業投保情況納入信用評價體系,對積極參保的企業予以補貼……一系列舉措切實激發了企業主動參與風險防范的自覺。
結合環境信用評價,廈門根據《意見》規定的重點推行投保范圍,對企業名單進行梳理,將投保情況作為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的重要指標。在獎勵方面,廈門專門出臺《關于促進廈門市保險行業發展綠色金融的意見》及配套的實施細則,對企業投保費用和保險公司賠付金額分別給予30%補貼和50%風險補償,切實提升企業投保、保險公司承保的積極性。2018年,廈門參與投續保的企業101家,保額136461萬元,較2017年分別增加2.8倍和17倍。
[特色3]
深入宣傳 提升環境風險防范意識
短短一年,參保企業和投保金額有了大幅提升,深入的宣傳引導功不可沒。在線上線下多渠道推出政策解讀的同時,廈門還為企業打造了交流培訓的平臺,既提升了企業污染防治的能力,也增強了風險防范意識。
尤其是2018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重點圍繞“企業服務年”活動,走進企業,為他們解答投保問題,及時解決他們的投保訴求。市生態環境局還特別會同保監部門,到重金屬、化工、危廢等環境風險行業企業開展培訓,指導企業結合各自的生產實際辦理投保手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