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園社區書院開設興研課堂。 “生活”,文明實踐有熱度 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高潤指出,要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融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服務形式,開展經常性、面對面、心貼心的文明實踐活動。該區結合小區的治理工作,“升級”社區書院民主協商議事功能,打造“書院議事廳”品牌,聚焦居民關注的社區重大事務和小區難點問題,由社區黨委牽頭,定期邀請社區“兩代表一委員”、轄區共建單位、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企業、“小區六小隊伍”(即小區秘書、小區律師、小區警察、小區醫生、小區教師、小區調解員等)、居民代表等,召開聽評會,共同商議解決問題。如金尚社區書院創新打造“135N”議事堂,以“1個議事廳+3步走工作法+5項流程+N類議題”模式,推動民主議事規范化長效化,通過議事堂培育居民治理力量,從項目征集、商議到實施、監督、管理,都有居民全程參與,形成了書院搭臺、黨組引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局面。為推動試點工作更有代表性參考性可學性,湖里區還因地制宜選取了7家各具特點的社區書院作為第一批試點,結合實際加強分類指導、分類施策,制定差異化培育方案,使7個試點社區在探索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探索出在不同類型(商品房社區和保障房社區)、不同基礎(基礎條件好和基礎條件差)、不同人文條件(外來人口多、老年人口多)的社區開展融合工作的有效辦法。如金安社區突出學“習”品牌,打造了學習心得分享會、文明實踐研學之旅、每月“習”語等精品活動,讓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興隆社區突出臺胞融合,建成了“暇謐隆屋”、鷺臺緣文化長廊等“四合院式”書院文化陣地,開設“同融特色講堂”,舉辦兩岸文化沙龍、尋根茶話會讀書會、兩岸同胞聯誼會等兩岸文明實踐活動,成為同胞融合的重要平臺;徐厝社區結合“村改居”社區特點,打造了“紅喇叭理論傳習所”、“古厝新韻”藝術團、“社企一家親”等品牌,促進新老市民從“心”融入徐厝。同時,注重“固定課堂”與“流動課堂”相結合、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社區書院與小區分課堂相結合,拓展文明實踐課程和活動的頻率和覆蓋面,讓惠民活動天天見、天天深、天天新。禾山社區在東海山莊、欣悅園、新景龍郡等多個小區開設龍郡學堂、小區書屋等,把垃圾分類、酵素制作、針炙推拿等群眾“點單”率高的課程活動直接辦到居民的家門口,讓居民就近就便來參與。興園社區書院通過興研課堂“知識養成計劃”、興稚課堂“親子共融計劃”、興雅課堂“德律培育計劃”、興耆課堂“長者反哺計劃”等,讓文明實踐活動涵蓋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群眾的不同需求。 ? |
相關閱讀:
- [ 06-01]湖里區召開文明城區創建迎檢申報點工作推進會
- [ 05-31]“文明流動課堂進校園”廈門走進湖里中學和翔鷺小學
- [ 05-09]湖里區創新推行“路長制”促文明創建提級提質
- [ 04-16]文明騎行 廈門市湖里區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培訓
- [ 03-28]湖里區以公共機構節能成效 助推廈門生態文明建設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