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清末就有雛形,見證百年風云 “這條街在廈門古城的南門外,從明、清、民國一直到新中國,廈門這一大段歷史,中山路都‘見證’了。”郭老說。 中山路的最初雛形始于清代。郭老介紹,中山路自北向南分為兩段,北段起自廈門城內的水師提督署(今市公安局)門前至思明南路;南段起自思明南路到海邊。北段大致為南北走向,南段折向西南。 從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出版的地圖可以看出,至少在清代晚期,中山路北段的大部分街道就已經存在,當時稱為衙口街;而南門外的一段街道也已見規模,南段也具有基本走向。 到了1920年,廈門道尹陳培輥、地方士紳林爾嘉等倡議填平港叉、修筑馬路、填地造房、建設市區、改善交通、改善市民居住條件,他們設立“廈門市政會”和“廈門市政局”,分別負責規劃建設廈門城市市政道路和執行施工。 “當時的規劃設計廈門馬路為‘四縱一橫’,中山路就是規劃中的一縱。”郭老說,開發建設大約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修筑了中山路北段,起于今市公安局、新華路路口,止于今思明南路路口,長550米,基本是對舊有街道的整修和拓寬;第二階段是修筑了中山路南段,起于思明南路路口,止于海邊(今鷺江道口),長650米。1925年,經過對路面的整修,正式取名為中山路。 關于中山路的名字,也曾多次改名。最開始叫樹莊路,后來改過中華路、中山路;日偽時期,中山路改名為“大漢路”,1945年抗戰勝利后復名。1966年又改為“東方紅路”,1980年10月1日復名中山路。 這些歷史遺跡還看得到 廈門華僑銀行 廈門華僑銀行位于中山路西端,萌芽于1877年在廈門批立的批館。華僑銀行早已遷出,但老華僑銀行至今保持著騎樓外觀,“華僑銀行”四個紅字依舊醒目,透過緊閉的大門,可以看到空空的柜臺。 華僑銀行
|
相關閱讀:
- [ 05-20]思明區中山路黨員服務驛站揭牌 助力更高水平管理
- [ 05-02]廈門中山路保潔員:日行三萬步 時時低頭找垃圾
- [ 03-29]廈門中山路老虎城冒煙 原來是煙囪惹火
- [ 02-21]鷺江筼筜中山路 夜游廈門大有可為
- [ 12-19]廈門中山路立柱“換紅裝” 講述老城變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