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農民畫、澳頭蠔干粥、同安大籠甜粿傳統制作技藝獲省非遺名錄授牌 省級非遺項目 同安有12個 同安農民畫作品風格樸實活潑。 同安大籠甜粿有著500年的歷史。 廈門日報訊(記者 朱道衡 通訊員 洪松梅 圖/同安區文化館提供)6月8日,在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授牌儀式上,同安農民畫、澳頭蠔干粥、同安大籠甜粿傳統制作技藝三個項目獲得授牌,至此同安區有12個非遺項目被列入福建省非遺名錄。這無疑是對同安區非遺文化保護工作的肯定。 據介紹,同安區一直重視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工作方針,建設民俗文化基地、培養非遺傳承人、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進公園等活動……讓非遺傳承發展融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助力鄉村振興。 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澳頭蠔干粥系蔣氏祖輩世傳,采用祖傳秘方配制的調味料熬制而成,盛名遠傳;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同安農民畫,畫作多以勞動生活為素材,樸實活潑;有著500年歷史的同安大籠甜粿,展現敬天公祈福習俗的源遠流長。 這3個省級非遺項目展現了同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目前,同安區共有閩臺送王船國家級非遺項目(傳習點)1個,蓮花褒歌、車鼓弄、廈金宋江陣、汀溪珠光青瓷燒造技藝等省級非遺項目12個、市級非遺項目1個、區級非遺項目10個。 一直以來,同安區注重將非遺文化引入“尋常百姓家”,依托傳統節慶日,著力打造大型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讓更多群眾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除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蓮花褒歌比賽、四年一屆的閩臺送王船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同安區還舉辦鄉村文化藝術節、文化進公園等覆蓋全區的文化活動,展現民俗文化風采,讓傳統戲曲、曲藝、民間舞蹈、民間美術、雜技與競技、傳統飲食等非遺文化在活動中得到原生態的保護。 |
相關閱讀:
- [ 06-13]廈門同安金光湖景區十周年慶 邀您入園潑水狂歡
- [ 06-13]廈門市人大同安代表小組 赴思明開展跨區視察
- [ 06-13]回憶如歌歲月 廈門同安一發燒友舉辦音響懷舊展
- [ 06-12]廈門同安舉辦“射虎報猜”燈謎活動
- [ 06-10]廈門同安區詔安縣山海協作黨政聯席會召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