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保護 弘揚對臺文化 一條九龍江,不僅孕育了人杰地靈的青礁村,更成為溝通兩岸情誼的載體,顏思齊由此出海拓墾臺灣,留下了一筆開臺文化財富。 在海滄街道的指導下,青礁村一直致力于關于顏思齊歷史及開臺文化的發掘,成立專門的民間組織,開展專門的研究,并對相關的遺跡進行發掘保護。青礁村的顏氏宗親更是積極走出海滄,與臺灣地區及東南亞的顏氏宗親進行互動交流,共同弘揚顏思齊開臺文化,讓兩岸群眾不僅血脈相通、文化相通,更實現心靈的契合。 青礁村自治發展協會會長顏建春介紹,自2010年開始,兩岸顏氏宗親便舉辦海峽兩岸顏氏公祭開臺王顏思齊活動,共同緬懷先賢寄哀思。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顏建春一行還攜青礁思齊文化中心原創的《開臺王》《阮的青礁》歌曲簡介及《顏思齊》連環畫入臺開展文化交流。 海滄青礁開臺文化公園讓兩岸宗親及民眾對開臺王的敬仰和追思有了寄托之處,成為聯結閩臺的情感紐帶,亦是閩臺文化交流的又一陣地。而此前,早有青礁慈濟祖宮作為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的交流地,年年舉辦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吸引數千位來賓前來交流。 在街道的不斷推進下,如今,青礁村已然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深挖底蘊 書院社區聯結 數百年前,青礁顏氏肇基始祖顏慥徙居青礁,繁衍子嗣,不僅誕生了顏思齊這樣的能人,更培育了不少明賢大儒。顏慥在青礁收徒講學,傳授儒家經典,群眾受到儒家學說的洗禮,崇儒風氣漸盛,科甲及第接連不斷,青礁顏氏在宋、元、明三朝間就出過24名進士,還曾造就一門三尚書的家族榮光。 “這是先祖‘興教育人’開創的局面。”青礁村自治發展協會秘書長顏水榮告訴記者,正是在“崇文重教”家風的熏陶與滋養下,青礁村人才輩出,科甲連登,這也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如今,“整密家風,重視教育”仍是青礁顏氏的家訓。不單是青礁顏氏,青礁蘆塘的開基祖陳國賢同樣重視教育,廣設學堂,惠及鄉親。 蘆塘書院自2016年12月揭牌成立以來,承載青礁先祖教書育人之責,充分運用本村傳統文化資源,以先輩故事和精神感染村民,以優秀家風家訓教化村民,涌現了一批無私奉獻的代表。蘆塘社村民林亞花讓出了2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用于村內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村民顏壽南也以黨員身份為使命,作表率在自家先行完成“平改坡”,并推動“平改坡”在全村的落實……青礁村村委會里,村民們為推動鄉村振興建設所做的貢獻早已寫滿了墻。 去年,青礁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蘆塘書院掛牌,對書院進行了再升級,完善了書院功能。實踐站不僅邀請海滄區老年大學在青礁村設立教學點,開設廣場舞、太極等課程,還引進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院副秘書長康明義在蘆塘書院設立工作室,開展藝術入村的公益培訓教學。此外,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也常常在蘆塘書院廣場上演,村民的文化生活由此得以豐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臺灣著名作家楊渡在《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一書的著書過程中,曾深入走訪顏思齊的故里青礁村。“這是一個樸素的村莊。”楊渡在點贊青礁村人居環境的同時,肯定了蘆塘書院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發揮的作用。他說,蘆塘書院將書院文化與社區文化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合,在村里老人和小孩的公共教育上發揮了良好作用;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書院回歸人的價值和村莊自身的人文底蘊,保住自身文化的根,這是這個村莊永恒的生命力。 |
相關閱讀:
- [ 06-17]廈門: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 海滄生活垃圾分類時尚行動啟動
- [ 06-17]廈門海滄三公交站點今起更名 8條線路有調整
- [ 06-17]臺灣醫師將在廈門海滄開診 提升社區居民健康素養
- [ 06-17]大陸首個開臺文化主題場所在廈門海滄投用
- [ 06-15]廈門海滄:大陸首座紀念顏思齊開臺文化公園正式投用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