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經濟特區學校用地保護規定》實施近十年,市人大常委會檢查并提出建議 加大中小學學校用地征拆力度 海西晨報訊(記者 蔡櫻柳)學校是孩子們學習成長的地方,《廈門經濟特區學校用地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實施近十年來,廈門的中小學、幼兒園用地保護情況如何? 5月至6月期間,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執法檢查,并于昨日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報告檢查情況。 現狀:規劃項目難落地 《規定》貫徹實施過程中,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為了經濟利益,學校用地被擠占“讓路”的現象。為解決學生學位的燃眉之急,客觀上出現“大班制”的現象,一些學校的功能教室和學生運動場所讓位出來建班。 學校用地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不夠。部分島外農村教育規劃建設項目不在廈門城市總體規劃之內,導致項目無法啟動建設,如同安區柑嶺中學、潯江小學等。有的學校規劃在加油站附近,給學校帶來安全隱患。由于土地資源與生源快速增長的矛盾,生均用地指標偏小,部分學校無法預留后續發展用地,甚至一些學校建成之時,就出現片區生源爆滿現象。還有部分片區因規劃調整,造成學位需求增加,如翔安區翔城中學周邊原規劃的商業地塊調整成居住用地。 部分規劃項目落地難。部分規劃學校用地征遷難度大,有的中小學、幼兒園規劃用地選址在村莊、住宅用地,征地拆遷難度大,不少教育項目因征拆問題無法落地,導致學校建設延期。部分建設項目配套中小學、幼兒園落實不到位。有的地塊綜合開發,配套幼兒園卻未規劃在地塊內,沒有同步建設。甚至有的居住小區已交付使用多年,但配套學校仍未建設。 建議:科學規劃配套學校 對此,執法檢查組建議,進一步強化教育優先理念,引領學校規劃布局與用地供給。杜絕因經濟利益驅動,導致教育規劃“讓位”現象的發生,避免把征拆難啃的“硬骨頭”選址為教育用地。 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保障《規定》落到實處,保證土地規劃、出讓、變更等過程中學校用地不被擠占,保證住宅配套建設的中小學、幼兒園與建設項目“三同步”。研究市、區關于教育投入分擔機制,解決當前區級政府在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過程中土地收儲成本過高等問題。參照2010年市教育局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快辦理現有學校用地紅線的指導意見》,對一些因學校整合、撤并和異地遷建等原因一直沒有用地紅線的學校,及時給予補辦。 進一步破解征拆難,有序推進學校建設進度。一方面科學規劃配套中小學、幼兒園,選址要合理、可行,避免在拆遷量大的地塊周邊選址。另一方面依法加大中小學、幼兒園學校用地的征地拆遷力度。對島內16個因征拆問題無法落地的項目,在編制《廈門市教育專項規劃(2017-2035年)》過程中,統籌考慮,專題研究,推動項目早日開工建設,緩解就學難。 |
相關閱讀:
- [ 06-25]聚焦思政課改革創新 130余所學校專家在廈論劍
- [ 06-20]廈門外國語學校117人保送重點大學 全省占比超九成
- [ 06-14]清華北大自主招生初審結果出爐 廈門4所學校16人上榜
- [ 06-07]警方和廈門外國語學校攜手構建校園安全“防護網”
- [ 06-07]廈門學校用地緊張 建議將舊廠房改造成學校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