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連續4個季度總分排名全國第一
廈門已基本建成垃圾分類系統,提前完成住建部任務要求
廈門的垃圾分類工作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謝雨真 圖/劉東華)今年第一季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分,廈門以83分的總分與上海市并列第一,這是廈門連續4個季度總分排名全國第一。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各項工作。
示范
構建完整的垃圾分類體系
最大程度無害化減量處理
《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廈門在內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記者從市環衛處了解到,廈門已經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堅持前端、中端、后端一起抓,構建完整的閉環的全程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在全國重點城市中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
在前端,給居民小區統一配備分類垃圾桶,也就是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的四色桶。中端環節,配齊分類運輸車輛,如廚余垃圾轉運車、有害垃圾轉運車等。在后端,全市共有三個垃圾處理基地,能夠對不同類型的垃圾處理。此外,近幾年思明、湖里、海滄建起了大件垃圾處理廠,回收處理舊沙發、舊床墊等。
較為完善的處理系統,做到最大程度的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處理。數據顯示,廈門2018年全年度垃圾日產量與2017年相比,呈現零增長趨勢。
做法
“小手拉大手”全民參與
16項配套制度提供保障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工作通報,廈門在全民眾參與、全部門協同、全流程把控、全節點攻堅、全方位保障的“五全工作法”基礎上,不斷完善隨機暗訪機制、考核評比機制、執法監督機制和微信溝通督辦機制,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精細化分類水平。
廈門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好做法。從市委到街道黨工委,堅持“一把手”帶頭抓垃圾分類工作,市直各部門通力合作;在幼兒園、大中小學校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加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通過“小手拉大手”營造出全民參與的社會氛圍。
廈門非常注重法治保障,在較短時間內出臺了《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等16項配套制度,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此外,在各行業推出一批垃圾分類精品小區、示范村、示范學校等,持續發揮引領作用。
垃圾分類工作已經納入了對各單位的年終績效考評,占權重2%。具體做法是,實行第三方考評、暗訪以及管理部門隨機檢查。第三方考評每月一次,占考評成績的70%;暗訪每天一次,占考評成績20%;管理部門隨機檢查不定期進行,占考評成績的10%。
鏈接
46個重點城市由國辦發〔2017〕26號文確定,即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具體包括: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邯鄲、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銅陵、福州、廈門、南昌、宜春、鄭州、濟南、泰安、青島、武漢、宜昌、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成都、廣元、德陽、貴陽、昆明、拉薩、日喀則、西安、咸陽、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