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變少了,村莊卻越來越干凈
邊推進邊整改,同安三秀山村因地制宜探索生活垃圾分類方法
三秀山村垃圾分類督導員指導村民投放垃圾。記者 洪艷艷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洪艷艷 見習記者 林燕萍)日前,福建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xiàn)場會在廈門召開,與會代表實地觀摩了廈門多個小區(qū)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情況,廈門垃圾分類的先進經(jīng)驗與做法獲得一致認可。
近年來,廈門垃圾分類成效顯著,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jīng)驗。在這過程中,垃圾分類浪潮也逐漸由島內(nèi)推向島外,由城市推向農(nóng)村,農(nóng)村生活垃圾治理步伐不斷加快。昨日,記者來到位于同安區(qū)五顯鎮(zhèn)的三秀山村,實地探訪該村莊垃圾分類的經(jīng)驗做法。
分類意識漸提升
村莊環(huán)境大變樣
在三秀山村村口處,四個色系的垃圾桶整齊擺放,看上去格外醒目。身穿綠色馬甲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楊瑞華正在清洗垃圾桶擺放處的地面。
“這袋垃圾應該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看到村民小李提了兩袋垃圾走來,楊瑞華上前查看了下,特地囑咐了小李一句。
楊瑞華是三秀山村村民,也是該村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早高峰時間,她都在村口的垃圾集中投放處站崗,清洗垃圾桶,并指導前來投放垃圾的村民。
三秀山村不大,共有近130戶村民。記者繞著村莊主要干道走了一圈,村居小道干凈整潔,整個村莊給人一種小而美的秀氣感。
“以前兩到三戶門口就有一個垃圾桶,大家沒有分類意識,什么垃圾都往那個桶里扔。”說起以前村里的垃圾投放情況,村民陳桂戀深有感觸,以往村民都是將垃圾扔在家門口的垃圾桶里,由保潔員統(tǒng)一清理,但偶爾垃圾無法及時清理,時間長了蚊蟲圍繞,發(fā)散出臭味。如今垃圾分類推行后,村民在家就把垃圾分好類,再投放到垃圾集中投放處,村民意識逐漸提高,房前屋后變干凈了,村里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
逐步推進整改
形成可復制經(jīng)驗
據(jù)了解,三秀山村是同安區(qū)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首批市級示范村,也是五顯鎮(zhèn)垃圾分類試點村。
“2017年10月,垃圾分類在三秀山村開始推廣,垃圾分類工作也在一直在不斷探索改進中。”五顯鎮(zhèn)垃圾分類辦公室主任陳千金告訴記者,農(nóng)村垃圾分類不同于城市,農(nóng)村垃圾分類一般更為分散,村民意識也較為薄弱,因此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較為緩慢。
一開始,村委會先是將全村的40多個垃圾桶全部換成具有垃圾分類標識的垃圾桶,并在全村設置3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每個投放點安排一名垃圾分類督導員。
然而,由于垃圾桶過于分散,不便管理。為此,村委會嘗試在全村推行“在家進行分類,村口集中投放”的垃圾分類模式。村委會給全村每家每戶都發(fā)放了一個小垃圾分類箱,讓居民在家就能做好垃圾分類,再集中投放到村口垃圾投放集中處。
“原本家門口就能扔垃圾,現(xiàn)在要走到村口才能扔垃圾,許多村民自然嫌麻煩。”三秀山村黨支部書記李江陽告訴記者,為了提高村民垃圾集中投放的意識,村委會在全村推行積分兌換小禮品的激勵方式,村民每到垃圾集中投放點投放一次垃圾,垃圾分類督導員會進行一次登記,累計達到一定次數(shù)后,可到村部換取小禮品。
入戶宣傳、獎勵機制、分類培訓……通過各種舉措,如今,三秀山村村民的主動垃圾分類及投放意識越來越高,村民越來越自覺。“農(nóng)村生活垃圾分類是一個過程,需要逐步推進整改。”陳千金說,希望通過三秀山村這一試點村,逐步完善,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jīng)驗,在更多村莊進行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