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件僑批珍品“登陸”鼓浪嶼 東南網7月28日訊(文/圖 海峽導報記者 黃麗彬)在金融和郵政還不完善的年代,華僑如何匯錢回鄉贍養家小?在各種困難時期,華僑是如何打破封鎖,把錢款匯回祖地,支援家鄉的經濟和建設的?7月26日起,“家國情懷 記憶遺產——僑批與金融歷史文化展”在“世界文化遺產”廈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晃巖路30號廈門貨幣文化館開展。在這個展覽上,您就可以有所了解。 據了解,這是“家國情懷 記憶遺產——僑批與金融歷史文化展”巡展的第3站。本次展覽展示僑批、番銀等實物精品400多件,分“下南洋與僑批業”“廈門-鼓浪嶼僑批”“僑批中的家國情懷”“僑批與海上金融之路”等7個部分。批信時間從1884年至1991年,跨越清末、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時期。涉及的僑居地以東南亞為主,還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毛里求斯等國家和地區;涉及僑鄉以閩南地區為主,還包括潮汕和五邑地區等。“通過本次展覽,可以讓市民游客了解到華僑愛家人、愛家鄉、愛祖國的真實歷史細節,了解到中國最先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先行者——僑批業,是如何以誠信、登門到家服務的敬業精神,贏得海內外華僑僑眷的信賴,以至整個僑批業生存了上百年的歷史。”福建省錢幣協會理事林南中介紹道。“僑批”又稱“番批”或”銀信”,“僑”指海外華僑華人,“批”是閩粵方言對書信的稱呼。僑批是指海外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及后期的金融、郵政機構寄給家鄉眷屬附有匯款的書信以及國內寄往海外的回批的統稱。據悉,本次展覽持續6天,下一場展覽將于8月15日起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辦。 |
相關閱讀:
- [ 07-27]近400件僑批番銀在鼓浪嶼展出 展至8月1日
- [ 07-22]廈門文藝大講堂攝影講座昨日在鼓浪嶼開講
- [ 07-21]申遺成功兩周年:廈門為鼓浪嶼保護提供制度化保障
- [ 07-19]鼓浪嶼與新疆北庭故城締結友好世遺地
- [ 07-19]“海絲氣象八閩行”走進鼓浪嶼 手持氣象站吸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