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神器” 廈門已有752處
廈門打造快速有效的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提升城市防震減災水平
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艷 通訊員 蔡欣欣)在今年6月17日發生的四川長寧6.0級地震中,與地震波“賽跑”的地震預警系統為距離震中近300公里的成都,提供了61秒地震預警信息,倒計時預警的場面火爆了微信朋友圈。“地震預警”進入大眾視野,成為全國性熱點話題。你知道嗎,這樣的神器廈門也有!
把握防震減災根本宗旨,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市應急管理局、市地震局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有力有序推進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作為城市防震減災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從2018年起至2020年,廈門將打造一個快速有效的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截至目前,全市已安裝752處地震預警接收終端。
加大力度
密集安裝地震預警“神器”
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看上去是一塊普通的LED信息屏,屏幕上顯示日期、時間、實況天氣和天氣預報信息,還有地震圖文知識。一旦周邊發生破壞性地震,屏幕上就會閃爍相應顏色的預警信號,發布地震“地點”“震級”“本地烈度”“發震時間”“震源深度”等地震預警信息,同時倒數讀秒,提醒地震波抵達的時間;如果地震烈度較高,它還會發出響亮的警報聲。
這種地震預警“神器”在廈門密集鋪開建設。市地震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從2018年至2020年,廈門規劃建設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任務數為1420處,覆蓋所有學校和60%以上的社區(村),其中2018年至2019年完成任務數994處,占總任務量的70%。到目前為止,已實現簽約898處,安裝752處。
與此同時,廈門還鼓勵有條件的區進一步擴大預警終端的覆蓋率,實現社區(村)全覆蓋;鼓勵醫療機構、重要交通樞紐及其他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等建設地震預警接收終端。
作用重大
去年臺灣地震提前預警
與其他自然災害相比,地震災害具有瞬時突發的特點,它破壞性大,成災廣泛,會產生嚴重的次生災害,防御難度大。而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還難以實現對地震的短期、臨近預報。在這種情況下,地震預警就成為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重要手段。
地震發生時,地震監測臺站會先捕捉到跑得快的縱波,并搶在具有更大破壞性的橫波到達之前,通過電磁波把警報發送到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并向大家發出警報。
2018年11月26日臺灣海峽地震,震中距離廈門約140公里。當天,廈門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在地震波到達之前30秒左右預警,廈門多所安裝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的學校,分別提前10秒到30秒不等,通知學生避險。
不要小看這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研究表明,在平時有經過系統培訓和演練的情況下,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傷亡率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則傷亡減少39%;若預警時間為20秒,則傷亡減少64%。
多措并舉
提升城市防震減災水平
廈門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震帶,市民對防震減災以及自身的地震安全問題尤為關注。
市地震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除了加快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建設,市地震局還將計劃通過手機App、PC接收軟件等向民眾發布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的預警信息,同時進一步加大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力度,拓展防震減災公共文化服務,推進防震減災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廣泛深入開展相應演練,使相關行業和民眾能正確掌握預警信息和行動,最終體現地震預警的減災效果。
防震避險小知識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的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大小的科學預測。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后,迅速向破壞性地震波尚未波及的區域發出地震避險警報。它們兩者的區別就在于,地震預報是地震發生前的科學預測,地震預警是地震發生后發出的警報信息。
地震預警信息有四種
據介紹,地震預警接收終端可發出四種地震預警信息。
藍色預警:當本地烈度小于等于3度時,地震預警系統終端發布微有感地震預警,顯示藍色預警,藍色閃爆燈持續閃爍,釋放藍色倒計時;
黃色預警:當烈度大于3度小于6度時,發布強度有感地震預警,黃色閃爆燈持續閃爍,預警屏幕釋放黃色倒計時;
橙色預警:當本地烈度大于等于6小于8度時,發布弱破壞性地震預警,橙色閃爆燈持續閃爍,釋放橙色倒計時,并通過屏幕畫面和內置高音喇叭播報預警信息;
紅色預警:當本地烈度大于等于8度時,發布強破壞性地震預警,紅色閃爆燈持續閃爍,預警屏幕釋放紅色倒計時,并且通過屏幕畫面和內置高音喇叭向民眾播報地震預警信息。
需要提醒的是,機關企事業單位如果想要安裝地震預警接收終端,可以和移動、電信、聯通、廣電等運營商聯系,提出申請。
收到地震預警信息怎么辦?
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后,該怎么辦呢?應急避震應遵循如下原則:保持冷靜,就近避險,保護自身安全。
首先要快速判斷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實際環境,如果預警時間足夠你撤離建筑物,請迅速離開房間趕到戶外遠離建筑物的空曠地帶,撤離時隨手關閉家中火源和電源,以免發生火災或煤氣泄漏。
如果預警時間不足以撤離建筑物,請牢記以下基本準則,就地避險,震后撤離。就地避險時,優先選擇衛生間、儲藏室等開間小、有承重墻或支撐物的地方,堅固的桌子和床底下也是避險的好地方。用手和厚靠墊、枕頭等護住頭頸,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防止摔倒或身體位移,等到震感過去后,再迅速撤離建筑物。
如果你正在戶外,應避開樓房、立交橋、高煙囪和廣告牌等建筑物,特別要注意避開變壓器、高壓線、電線桿,以防觸電。如果你正在駕駛汽車,應打開雙閃燈,緩緩剎車,安全停靠路邊。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82處 可導航前往
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廈門的地震應急能力。目前,廈門已建成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達82處,實現無縫覆蓋全市各區,這些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利用了規模較大的公園、廣場、綠地、學校等空曠處進行建設。一旦地震災害來臨,廈門可以臨時安置數十萬名受災群眾。
市民只需關注“廈門市地震局”微信公眾號,即可導航到最近的應急避難場所。導航系統會告訴您,如何從您所處位置前往最近的應急避難點,以及避難點里有哪些設施,可滿足多少人多少天的應急避難。
相關鏈接
科普宣傳及時到位
發生有感地震時
市民很淡定
受臺灣地震影響,廈門常常發生有感地震,有時震感強烈,波及全市及周邊地區。每當這時,市地震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相關工作程序,通過信息發布、電臺插播、電視文字滾動播放、電視和報紙記者采訪、解答群眾來電等多種形式積極應對,答疑解惑。
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具有很強的政策引導性、專業性和社會敏感性,市地震局實時進行科普宣傳,率先建設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構建精干的宣傳隊伍,形成不同層次的科普講座系列;加強“三網一員”建設,構建起基層民眾的宣傳網;注重重要日期的專題宣傳,提高科普宣傳的實效性……這些舉措不斷滿足群眾對防震減災知識的需求,提高了群眾的防震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為增強防震減災綜合能力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廈門市地震局也提醒市民朋友,可以關注廈門市地震局微信公眾號,以便及時了解地震相關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