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警示,為何仍貿然下水?
水上救援隊隊員用擴音喇叭提醒正在海邊消暑的游客注意安全。 (資料圖片)
水上救援隊隊員在巡護危險海域。(資料圖片)
東南網8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潘抒捷 通訊員 紅豆 實習生 林睿欣)夏日炎炎,不少市民選擇去海邊游泳消暑。作為著名的濱海城市,廈門的大海和沙灘,也是許多外地游客休閑游玩的好去處。不過,相關海域礁石多且有暗流,水況復雜,暗藏危險。今年暑期過半,環島路與濱海西大道等周邊海域就發生數起溺水事故,所幸得到及時救援,未釀成嚴重后果。
其實,在多處存在安全隱患的危險海域,相關責任單位已設置了警示牌,并印發海域安全指南。同時,多家救援機構受委托,組織志愿者定期定點巡防,宣傳勸導市民游客注意安全,遠離危險。然而,不少人仍無視警告,甚至未帶救生裝備到未開放區域游泳戲水。如何才能讓大家收回盲目下海的腳步?
現象:天熱貿然下海,險釀嚴重后果
廈門市曙光救援隊由多名長期專注于專業公益救援的志愿者共同組建。成立五年來,這支救援隊伍的身影總在日常意外事件和各類災害發生時出現,為遇到危險的人員提供幫助,也因此被授予廈門“十大平民英雄”等榮譽稱號。
今年6月1日,受相關責任單位委托,曙光救援隊在同安濱海西大道7.9公里海岸沿線范圍內開展日常巡護、安全勸導以及救援救助。
7月30日,曙光救援隊隊員“孤狼”、張文超、洪德興、林煌旗等人在巡護時遇到了突發情況。當天16時21分至17時57分之間,由隊員們巡護的相關海域接連出現了三起溺水事件。
時間不等人。曙光救援隊隊員們奮不顧身,第一時間下海對待救者進行救援,此后,按照預案對其進行就醫前急救。最后,終于在黃金救護時間內將4名溺水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事發突然,沒有辦法記錄下驚險瞬間,但被海水泡壞的對講機和手機,見證了隊員們的努力。”隊長王剛說。
無獨有偶。7月28日,廈門島內環島路“一國兩制”標語牌附近海域也出現了一起3人溺水的事件。當天16時30分許,廈門110水上救援隊的隊員們在巡邏時發現,距離岸邊礁石200多米外的海面上有3名人員疑似溺水。
水上救援隊隊長莊鷺杰告訴記者,副隊長蔡明陽與隊員賈強迅速趕到礁石處,并利用高音喇叭連續發出警示。但由于距離相隔較遠,水中人員無法聽到,且開始朝著海岸相反的方向,越漂越遠。
莊鷺杰說,當時情況緊急。蔡明陽與賈強馬上攜帶著浮標下水救助,迅速向溺水者靠近。據介紹,遇險者是一名成年人帶著一大一小兩名小孩,其中,僅有年紀最小的兒童套著玩具充氣游泳圈,其余兩人均未攜帶任何浮具。彼時,溺水者已快沒有力氣,并且開始嗆水。十幾分鐘后,救援隊員將遇險人員帶上岸。經了解,三人是從江西來廈旅游的一家人,由于天熱貿然下水,險些釀成大禍。
這幾起溺水救援事件并非個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暑期開始以來,僅110報警服務臺,就已接報20余起溺水相關救助報警。
舉措:組織巡護宣導,多種方式警示
面對問題,廈門不斷有志愿服務力量加入危險海域巡護。今年7月初,在當地公安部門組織下,市公安局機關民警志愿隊、警航中隊、思明海防救援隊志愿者、鼓浪嶼海救隊、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社會實踐隊(無人機)、守護神工作犬救援隊等多支隊伍就一起宣誓,攜手為相關海域提供海上安全宣傳與救助志愿服務。
據介紹,市公安局警務航空中隊通過構建無人機地面綜合系統,利用無人機為緊急搜尋、應急指揮提供技術支撐。此外,守護神工作犬救援隊此番則是首次加入該志愿服務,參與海邊執勤,輔助志愿者巡邏、勸導和緊急協助救援。
王剛表示,曙光救援隊巡護時,會在海岸沿線設立瞭望觀察點,據此實時監控海岸和海面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沙灘上安排救生小組,攜帶救生等裝備實行機動巡護。巡護期間,隊員們則利用工作間隙向現場人員宣導安全知識和避險常識,并提供潮汐規律、游泳安全等咨詢。
“濱海西大道沿線沙灘大部分是人工建造,在海水沖刷之下,越靠近海水沙層越松軟,很容易陷入淤泥拔不出。”王剛說,這片海域在水下有很大的落差,有的地方后腳還是1.5米左右的深度,再往前邁一步,水深就到了四五米,較大的落差造成了海流斷層,水流回旋后與不規則的海床產生漩渦,容易把人卷走。
莊鷺杰說,廈大白城海域礁石多,退潮時礁石及周圍沙灘露出海面;漲潮時周圍沙灘都會被海水淹沒,不熟悉海洋潮汐的游客,就可能因漲潮被困礁石。另外,潮汐作用下,礁石附近會產生暗流和漩渦,在附近游泳,很容易被卷入大海深處。
根據以往警情和救援經驗,專業救援隊伍還針對當地多個海域的危險點進行分析,并制成防溺水安全地圖。除上述兩處外,還包括五緣灣海域、“一國兩制”標語牌海域、曾厝垵海域、海滄大道海角9號一帶海域等多處。
警示方式多種多樣。走在這些海域的岸邊,礁石、沙灘上幾乎都立有“危險區域請勿靠近”“水深危險、請勿下海”“禁止游泳”“溺亡事故易發區域”等多種內容的警示牌,提醒到訪游玩者注意安全。
擔憂:人數日益增長,安全意識淡薄
日前,記者根據防溺水安全地圖隨機走訪了幾處海域:在環島路附近一處禁止游泳的危險海域,有些人爬上了被海水淹沒大半的礁石,有些人攜帶簡單的泳具就游到了距離海岸很遠的地方;另一處海域,盡管設有“溺亡事故易發區”警示牌,但同樣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有人未攜帶任何救生裝備,戲水者中還有不少孩子。
駐守巡查此處的救援隊隊員和志愿者一再勸阻,可很多人卻不太在意。一些家長甚至只顧著拍照,而讓孩子脫離了自己的視線。“不聽勸阻,這已經是‘常態’了。”“孤狼”介紹說,一開始勸阻有的人會聽勸上岸來,但救援隊員和志愿者們一旦離開,他們就又下水了。后來,只好側重觀察,遇到離岸邊較遠的游人會吹哨警告;離得太遠的,隊員和志愿者再乘船下水,把他們勸回來。
事實上,從往年的案例和數據來看,溺水事故的遇險者和受害者,以外地游客和未成年人為主。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對復雜水況缺乏了解、不懂潮汐規律、不佩戴浮具盲目下海,安全意識淡薄。舉個例子說,有的人以為戴上充氣式的救生圈就安全了,其實,這并非可靠的安全浮具,碰到礁石或者貝殼,馬上就漏氣了。
安全意識淡薄,下水、游泳的人數越來越多,救援隊隊員和志愿者們則人數有限。以曙光救援隊為例,今年以來,救援隊在濱海西大道附近海域每天12小時巡護,幾十名隊員出勤1465次、服務總時長達10302小時。此外,還有觀音山、海角9號等相關海域要巡護,這還不包括其他救援任務,人員已超負荷在服務。
人數差距越來越大,傳統的勸導與宣傳方式,效果必然會下降。大家認為,在加強宣傳引導的同時,也可做一些約束限制的嘗試,通過正反兩面發力,確保貿然下水危害無窮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不斷提高自身防護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