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廈門翔安: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行穩致遠

2019-08-13 15:22:19陳挺?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翔安區以文化為抓手,以產業項目帶動致富,以生態發展科學立區—

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行穩致遠

風景宜人的澳頭特色小鎮(資料圖片)

游客到火龍果園體驗采摘樂趣。 黃木杰 攝

東南網8月13日訊(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林瑞聲 余慶東)夕陽下,數百人在鄉間田野上縱情慢跑,體驗濃濃的鄉村風情;領著三五親朋好友,到飄香火龍果園內,采摘最新鮮的火龍果,間或還能聽到清脆的火龍果花開的聲音;坐上“云上大宅”熱氣球,你還能充分俯瞰整個田園風光;參加為期一個月、以“花樣大宅”為主題的攝影大賽投票,你可以通過鏡頭捕捉鄉村之美……8月3日,精彩的星空田園趴活動就在首屆翔安大宅火龍果文化旅游節上火熱上演。

以特色農產品和龍頭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旅游,以文化為抓手提升鄉村品位實現產業集聚,以生態發展科學理性謀求高質量發展,翔安區這一連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策略,手筆大、項目實、落點多,頗具地方特色。

深耕特色農業 加速多元發展

盛夏時節,萬物蔥蘢,果香四溢。香山腳下的大宅社區,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季,千畝果園,浸潤著濃濃的豐收的味道。

果農陳躍進正在自家的火龍果地里忙活,“采用了新技術,在專家的指導下,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從已經出產的前4批果子看,產量已經優于往年。全年先后有14批水果,產量超過去年基本已成定局”。

據了解,大宅社區現已成立農村合作社7個、民宿4家、農家樂2家,為當地增加了400多個就業崗位。去年全年,火龍果總產值達到了4000多萬元,全年實現純利潤2000多萬元,每戶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10萬元,而今年,這一數字有望再度突破。

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省級試點村、廈門市8個市級重點示范村之一,大宅社區近年來以當地特色農產品火龍果為突破口,聚力發展以火龍果為核心的文旅產業,多措并舉,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價值鏈條,逐漸走出一條與翔安城市化進程相融合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子。

在8月3日的火龍果文化旅游節上,廂語·香苑民宿宣布試營業。社區黨支部書記陳錦芳說,早在1個多月前,首期完工的4棟24間客房就被預訂一空,繼大帽山之后,大宅成為島外又一個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廂語·香苑民宿由中國美院著名設計師黃志勇主創,市屬國企象嶼集團與區屬國企翔投集團的合資企業——香境旅投公司精心打造,項目銜接香山文化,彰顯火龍果特色體驗,打造香山片區鄉村民宿樣板,同時進一步完善香山旅游服務配套。未來,將帶動村民參與民宿開發,逐步形成大宅民宿產業集群,使之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

特色農產品的深耕,在這里特別典型。陳錦芳說,僅僅火龍果的花蕊這一項,富美大宅合作社與綠百合的合作每年就可以供應3500公斤以上,被配送到一些高星級酒店作為高端菜肴佳品;由社區加工出來的十幾種衍生產品,年銷售額達近百萬元,成為合作社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嘗一口火龍果、品一品12道村味、住一晚民宿、玩一次農耕體驗”,根據人群特性定制一日游、兩天一夜游體驗的精品旅游路線,已經成為大宅生態旅游品牌年度長遠規劃,這樣的“農業+社區+文旅”的田園綜合體,令人期待。

事實上,政府策劃生成,國企投入建設,地方挖掘特色,以產業項目帶動致富,翔安區當下已落地實施并緊密推進的項目還有很多:

面前埔村,啟動三五丘七彩田園項目綜合體,今年4月28日開園以來共接待游客約5萬人次,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8萬元。上宅村,計劃以1100多畝的龍眼為依托,建設千畝龍眼生態示范園區,實現農業經濟與旅游觀光的協同并行發展。鋤山村,圍繞紅色教育基地及鋤山農業公園項目、妙高山周邊景觀提升、水系整治等,形成“悠然鋤山”旅游品牌;對接國企,引進“樟樹后”輕奢酒店、古厝群民宿等文旅項目,先后獲得鄉村振興市級示范村、福建省最美休閑鄉村(省級)等一系列稱號。

機制活,產業才能優,鄉村產業振興,在翔安方興未艾。

發掘地方文化資源 引領區域發展升級

近日,翔安區澳頭特色小鎮超曠美術館熱鬧非凡,廈門市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在這里啟動。

一個小鎮美術館,能承辦市一級的大活動,一點兒都不奇怪。近年來,這里早已是廈門各類文化活動的一塊熱土。2018廈門文化產業風云榜“年度文化創意空間”、面朝大海澳頭文化藝術季、南音七撩曲大會唱等文化品牌,在這里被一一擦亮。

澳頭社區,素有“海洋文化、海防文化、海鮮文化”的地方傳統和廣闊的海外僑胞資源,近年來其結合澳頭漁港小鎮建設,以澳頭文化產業園為平臺,充分挖掘并利用在地文化基因,大力發展文創業,用特色文化產業推進區域轉型升級,目前已有眾多文創企業相繼入駐。古早漁村文化與前衛現代藝術激情碰撞,小漁村一躍成為國際多元文化交流大舞臺。

對于地域文化的充分重視和發掘,是翔安區鄉村振興戰略能夠快速捏合成型、迅速組織上馬,并初見成效的根由。

翔安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在鄉村振興的潮流下,煥發出獨特的生命力。

大嶝街道田墘社區,現存留較為完整的閩南紅磚聚落古厝群、弘一法師親筆題詞、近500年歷史的菩提樹、理學名宦林希元故居、恒山書院、解放前基督教禮拜堂、金門縣政府舊址等景點。隨著對這一系列文化資源的發掘,民間成立了“希元書院”,喚動各村居人文的蘇醒;三島精神紀念館、臺貿小鎮、金門縣政府舊址建筑群等,文化資源的盤活,帶來的是鄉村旅游業的興旺。

2018年11月,隨著歐厝南音傳習計劃的啟動,呂韶風、王心心、卓圣翔、林素梅等南音藝術家的駐地教學,中國音樂學院廈門校友會、黃鐘大呂國際藝術機構的入駐運營,古老南音的深拓發展在這里清晰可見。根據規劃,這里將通過“1間南音歷史博物館、25個音樂空間(工作室)、2條音樂產業帶、1所音樂培訓學校、1座音樂廳”的建設布局,打造海峽兩岸南音文化交流新基地及中央音樂學院南方創作中心。

彭厝社區,是同安縣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老區據點村之一,這里建成彭德清紀念室,成為廈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古宅村,是翔安著名僑鄉,國學大師、文化怪杰辜鴻銘的祖籍地,至今保留著許多民間傳統民俗,如“古宅裝丁甌”“接順風”“脫草鞋”等,如今,古老僑村成了廈門十大最美鄉村、島外旅行最佳目的地……

這一個個村居的轉型、升級、發展,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日益發散的文化自覺。

生態理念深入村落 全面優化人居環境

內厝鎮瓊坑村保潔員老林起了個大早,把村里每家每戶分類好的廚余垃圾收集好。“別小看這些垃圾,它可還有大用處。”老林說。原來,在瓊坑村與蓮塘村交界地帶,有一處占地約450平方米的陽光堆肥房,廚余垃圾就去了那里。

針對分類出的廚余垃圾,進行太陽能陽光堆肥,通過添加高效微生物復合菌劑,就地快速分解有機垃圾。據了解,在這里,每噸廚余垃圾預計可產生0.1~0.2噸有機肥料,可用于林地增肥,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為了提高廚余垃圾處理量和處理效率,在內厝鎮清潔樓還安裝了一臺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利用機器輔助破碎、控制含水率、攪拌菌種,對秸稈、菜葉等農業垃圾進行發酵堆肥,產生的有機肥也可用于林地增肥。

翔安農村垃圾分類業已進入“2.0升級版”。在內厝鎮瓊坑村,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超90%,垃圾就地減量30%以上;在新圩鎮面前埔村深溪自然村,每天清晨,村民自行出來傾倒垃圾,環衛工挨家挨戶清理、檢查、歸檔、確認,已經成為習慣。

對農村生態人居環境的整治,在鄉村振興的發展進程中,屬于“硬件”,硬件不過硬,底氣就不足。

大帽山社區,蓄力推進農房整治、房前屋后整治、美麗鄉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項目建設,其社區農房整治進度位列全市第一,經驗做法被省住建廳列入《福建省農房屋頂平改坡設計建造一體化導則》,作為全省范本。

向生態要效益,向環境謀發展,生態發展理念已深入翔安各村居。

山亭社區重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下潭尾濕地公園、下潭尾浪漫賽道等一系列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著力建成生態宜居鄉村;作為傳統小漁村,小嶝社區擁有八閩鐵樹王、白哈礁、休閑磯釣、民防地道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社區持續提升旅游環境和生活環境,成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福建省文明村鎮、福建省生態村。

補齊短板,整治人居環境,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的結果,便是生態振興和綠色發展,換來的是宜居、富裕、繁榮、和諧的美麗家園。

記者手記:城市化和鄉村振興并行發展

陳挺

作為新區,光電產業一直是翔安區發展的龍頭,最近興起的以“健康翔安智谷”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產業,已經成為新的名片,不久前,代表廈門到省里簽約的重大項目,翔安區還是唯一的一個區級代表。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農業的深耕發展和現代鄉村振興項目的崛起,就尤為令人詫異了。農業方面,翔安區是廈門乃至福建最大的胡蘿卜出口基地,國內前列的種苗生產基地,對傳統農業的堅持仍在迸發活力;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翔安區快速整合區域資源,拿出了眾多過硬的項目和務實的舉措,涌現了一個又一個驚喜。

城市化戰略下的逆勢擴張,鄉村振興的并行發展,折射出的是翔安區委、區政府帶領全區人民,集中集體智慧,整合全面資源,彰顯了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堅強決心和沖天干勁,從典范翔安到東部市級中心,翔安正以新一輪的建設實踐,助力美麗廈門的高質量發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