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孚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舉辦七夕節好家風好家訓故事分享會。 巧手DIY,制作漏印版畫;邀金婚、銀婚老人齊聚,走紅地毯,分享婚姻故事,傳遞家風家訓……在剛剛過去的“七夕節”,廈門市海滄區各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舉辦了形式多樣且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節日活動,以“我們的節日·七夕”為主題,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融洽家庭關系,促進社會和諧,豐富文化生活,受到群眾的廣泛贊譽。 【親子乞巧】 和孩子一起做漏印版畫 感悟傳統文化 漸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孩子們制作漏印版畫。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乞巧”就是祈求智巧。海滄街道漸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群孩子歡聚一堂過“七夕節”,他們聆聽老師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解“七夕節”的由來以及節日里的傳統文化習俗。在嵩嶼街道鐘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家長和孩子一起過了個有趣又有意義的親子DIY活動。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向孩子講述該節日的文化習俗,不需要過多凸顯愛情,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感悟這個傳統節日里的文化內涵。”漸美村居民李月娟說,通過講述“七夕節”的由來,讓孩子充分了解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淵源和傳統習俗,活動中老師教孩子們制作漏印版畫,“七夕節”的“乞巧”內涵通過手工DIY的形式,傳遞給孩子,加深了孩子們對傳統習俗的感悟。 【傳承美德】 體會“勞動最光榮” 孩子自制禮物送父母 親子義工家庭現場制作雪花酥。 傳統節日也成為親子家庭傳承好家風的一個契機。在海滄親子義工羅芳家里,兩個孩子在“七夕節”為爸爸媽媽做了一餐美味的午飯。 “別看他們年紀小,洗菜、做飯、刷碗,樣樣都行。”羅芳說,女兒還主動承擔洗衣服的家務,讓她很欣慰。 前天,在海滄兩岸義工聯盟活動室,海滄區親子義工志愿服務隊開展了“七夕”主題親子義工活動,活動現場家長們一起大掃除,隨后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制作雪花酥,將“勞動最光榮”這個優良的傳統美德,通過言傳身教,為孩子們做榜樣。活動結束后,小義工還將自己制作的“作品”帶回家送給家人,進一步傳承了敬老、愛老的優良家風。 海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七夕”——“讓七夕在生活的每一天”活動,社區的孩子也和父母一起參與手工制作,孩子們將自己做的禮物送給父母,年輕夫婦則相互贈送禮物。 “有愛心,懂得感恩,這是節日最大的收獲。”義工高女士說。“通過實踐,讓孩子懂得,原來這樣過節很有意義。”居民胡燕說,從小培育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參與互動也促進了社區的文明、和諧氛圍。 【重溫浪漫】 金婚銀婚集體婚禮 讓好家風廣為傳揚 興旺社區舉辦金婚銀婚敬老活動。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守是最真實的幸福。前幾天,在新陽街道興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30對金婚銀婚老夫妻穿上禮服、婚紗,舉辦了一場婚禮,分享家風家訓。興旺社區的社工王雅琴說,氛圍布置、獎品以及婚紗攝影,全部都是由貝朗德口腔等街道轄區的愛心企業贊助的,企業員工擔任志愿者,現場感動了許多人。 記者了解到,有不少老人相濡以沫了大半輩子,但年輕時沒有舉辦過婚禮,這場金婚銀婚集體婚禮,是他們第一次穿上禮服,在親友的簇擁下,攜手走過紅毯。“老夫老妻重溫浪漫時光,他們的幸福也感動了我們。我們希望借此讓全社會共同關注、關愛老年人,把好的家風故事傳播得更廣。”貝朗德口腔負責人吳維良說。 “很開心,現在的生活很幸福,這個七夕節過得很有意義。”65歲老人蔡翔是老手藝人,他在現場講述了制茶的故事,和年輕人們聊起了對工匠精神的理解。67歲老人劉臣亮結婚40周年了,退休前是企業分管產品質量的負責人。他說,七夕節讓他和妻子重溫浪漫,也激發了他內心的活力,他在講述自己的婚姻故事時,也說起了傳統節日賦予新時代的意義。 在東孚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來自街道轄區的23對夫妻齊聚,其中最年長的出生于20世紀40年代,現場布置了許多舊自行車、縫紉機、黑白電視機等富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寓意他們用雙手創造了現在的美好生活。東孚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活動在挖掘傳統文化節日內涵的同時,還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倡導積極向上的婚姻觀念。(廈門日報 記者 李曉輝) |
相關閱讀:
- [ 08-14]讓“情”成為七夕節的底色
- [ 08-12]親手做朵紅玫瑰送老伴 廈門北站社區舉辦七夕手工活動
- [ 08-12]親手做朵紅玫瑰送老伴 廈門北站社區舉辦七夕手工活動
- [ 08-08]廈門后坑社區舉辦七夕經典誦讀活動賞析會
- [ 08-08]七夕前夜 廈門上空綻放絢爛煙花
- [ 08-08]廈門島內共有81對新人在七夕領證結婚 約比平時翻一番
- [ 08-07]七夕看“流星雨” 廈門高星酒店客房預訂爆滿
- [ 08-07]廈門:線上訂花受熱捧 20分鐘就能送達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