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羽毛球館見證廈門輝煌
建館31年,走出多位世界冠軍,為中國羽毛球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羽毛球館自建館以來深受歡迎,前去打羽毛球的市民常常爆滿。記者 陳理杰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郭欽轉)老式的門窗,以及已經開始褪色的斑駁外墻,位于廈門市體育中心的羽毛球館如今充滿了年代感,在今天繁華的筼筜商圈顯得極不起眼。不過,就是這座不起眼的建筑,曾見證了廈門羽毛球的輝煌。
建館31年,這里走出過吉新鵬、諶龍、郭振東、洪煒、龔偉杰等世界冠軍,為中國的羽毛球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盡管專業羽毛球訓練已經搬進了更加現代化的場館,但這座羽毛球館平時依然有羽毛球飛揚,繼續為廈門全民健身事業發光發熱。
30年前球場就已爆滿
奧運冠軍吉新鵬是這座羽毛球館的一名歷史見證者。
這座羽毛球館建于1988年,是目前市體育中心片區最早的建筑。1989年,第一支廈門羽毛球專業隊建立,當時年僅12歲的吉新鵬來到了廈門,開始在這里訓練。
據吉新鵬回憶,這座羽毛球館的設施完備,當時放在全國都是非常先進的場館。這里白天是專業隊的訓練場地,晚上對市民開放。“每到晚上,24片球場,基本都是爆滿的。”
近日,記者走訪這座羽毛球館,依然可以看到大量市民在這里揮汗如雨,享受著羽毛球運動帶來的樂趣,和30年前的情形一樣。可見廈門羽毛球的輝煌歷史并非偶然,因為這里有著深厚的羽毛球群眾基礎。
除了先進的訓練場館,早在當年,廈門的羽毛球運動水平也是非常高的。眾所周知,中國羽毛球國家隊的前身就是福建省隊,欒勁、林江利和林瑛等廈門籍的國內優秀羽毛球運動員,20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活躍在賽場上。
為羽毛球事業苦中作樂
廈門羽毛球運動的輝煌,更因為有一批又一批對羽毛球事業有執著追求的體育工作者,他們在這片場地上克服了各種困難,奉獻了青春。
“第一批廈門羽毛球專業隊的訓練條件非常艱苦。”吉新鵬回憶,從當時的羽毛球館走出來,體育中心什么建筑都沒有,到處是泥地,隊員們以前是住在原本的鷺江中學學生宿舍。籃排球館建成后,大家又搬進了該館的會議室,那里擺滿了上下鋪,男隊員一間,女隊員一間。教練團隊就住在隊員們的隔壁,訓練在一起,吃住在一起。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教練、隊員就起床開始出早操、跑步、力量訓練等。7點吃完早飯后,大家還有一整天被排得滿滿當當的文化知識學習與羽毛球訓練,一直到晚上才結束。
特別讓吉新鵬難忘的是,當時廈門羽毛球隊有一位顧問———林豐玉老前輩,已經70多歲高齡的他同樣隨隊訓練和生活,為廈門的羽毛球事業勞心勞力。
“所有人的心里都有著一份追求,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并沒有人覺得辛苦。”吉新鵬介紹說。
兩拒國家隊的“橄欖枝”
“我進國家隊,比原計劃晚了半年多時間。”吉新鵬回憶,他于1996年進入國家羽毛球隊,而其實在此之前,國家隊已經兩次向廈門隊要人,但當時的教練組兩次都拒絕了。
國家隊要人,竟然拒絕了?這是聽都沒聽說過的事情,但這確實是一段發生在這座羽毛球館里的令人回味的故事。
“進去了,就不能讓你被退回來,情愿讓你晚進去。”根據吉新鵬的描述,這一主張就是當時的球隊顧問林豐玉老先生提出的。
林豐玉老先生是印尼歸國華僑,曾任福建羽毛球隊總教練,在羽毛球領域有著極高的威望。原來,根據林豐玉老先生的考慮,將吉新鵬暫時留在廈門,是為了在這段時間內制定專門的訓練方案,彌補吉新鵬的短板。如果早早地讓吉新鵬進國家隊,那里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尖子,雖然有利于技戰術水平的快速提升,但國家隊教練組不可能像在廈門隊一樣照顧到短板細節。
2000年悉尼奧運會,吉新鵬不負眾望,獲得了羽毛球男單冠軍。這是廈門的第一塊奧運金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