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詹文)預計6年后,廈門常住老年人口將達66萬(現有45.5萬人),人口老齡化率達14%(現有10%)。未來,我們在哪養老、如何養老?
昨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對廈門養老服務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充分肯定了廈門養老服務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并建議要從全局和為民服務解難題的高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增強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問題導向,提升醫養結合水平,加快養老機構能力建設,強化養老機構用地保障,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目標。市政府有關領導表態,將以此次專題詢問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推進廈門養老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
養老機構內設診所不用再審批
“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90%以上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半失智,他們迫切需要醫療和護理。”市人大代表林秋紅問,如何進一步推動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融合發展?
市衛健委主任姚冠華說,目前廈門38家養老機構均通過不同形式實現醫養結合。廈門將進一步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養老機構申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的,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申請設立養老機構,不需另設新的法人,不需另行法人登記。
吳麗冰委員在調研中發現,有醫保定點資質的養老機構,入住率較高,運營狀況也較好,“如何更好發揮醫保資金在養老服務上的作用?”
市醫保局局長花育明說,廈門醫養結合機構定點總數已超過本省其他8個地市定點數總和,政策支持力度較大。醫保部門及時對支付制度進行調整完善,支付方式調整為按床日付費。近幾年,入住老年人在醫養結合機構醫保范圍內費用報銷比例基本穩定在90%左右。
探索存量工業用地變養老用地
“無論公辦還是民辦養老機構,都反映養老服務用地難用房難,島內尤其突出。”許毅青委員問,養老服務用地用房供應如何保障?
市資源規劃局副局長王唯山答,2000年以前,廈門機構養老設施僅4處,至2018年,廈門已建成38處機構養老設施,各類養老床位1.3萬余張。至2035年全市機構養老設施要達到140個,總床位數達5.7萬張。新增的養老設施用地落實到全市空間規劃一張藍圖予以控制,確保能落地、能實施。
“我們將打破政策壁壘,探索在符合規劃及環保等要求前提下,允許將存量工業項目變更為養老功能,有效解決廈門養老用地緊張問題。”王唯山說,為防止已批準的養老服務項目違規改變功能,多部門將聯動加強用地監管。
進一步探索“時間銀行”
據調查,廈門城區近一半老人沒有子女相伴,農村“空巢”老人比重占四成左右。抱團養老,互助養老成為一種新模式。許曉斌委員問,政府在這方面有什么規劃和措施?
近年來,廈門在互助式養老方面,主要是倡導鄰里互助,發揮老年志愿者作用,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通過老年協會、老年社團組織,吸引老年朋友參加老伙伴活動。
未來,廈門將進一步探索“時間銀行”,對志愿服務時間實行登記,預存自己的養老服務時間。目前廈門一些養老服務機構招募75周歲以下健康老人作為“時間銀行”義工,定項定崗,為高齡、行動不便的居家養老和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的老年人服務。參與服務的老年人健康時為他人提供幫助,需要時免費享受服務。廈門將積極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名詞】
時間銀行
志愿者將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務時間儲存起來,未來需要別人幫忙時,則用儲存的時間進行兌換。
【數據】
14.5%截至今年6月,全市戶籍人口242.5萬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35.16萬人,老齡化水平達到14.5%。高于全省14.19%水平。
380個截至去年12月底,廈門已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4個、居家養老服務站380個、農村幸福院123個、村老年活動中心(室)35個。
14張截至去年底,全市43.75%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科,每萬名老年人擁有醫療機構康復醫學科床位14張。92.31%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96.15%的鄉鎮衛生院為老年人提供康復服務。
83.3%截至今年7月,全市38家養老機構中,開展醫養結合的有30家,其中25家納入醫保定點,占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