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邊精準脫貧故事為藍本,打造更具影響力的黨員教育基地
廈門同安推出“初心之路”現場教學動線
白交祠村內的現場教學點迎來許多參觀者。陳嘉新 攝
青山綠水間的軍營村新貌陳嘉新 攝
東南網9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楊心亮)1日,廈門市同安區在蓮花鎮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舉行“初心之路”采風活動。
一路走一路看,兩個高山村30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被一一呈現,兩村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更是取得了顯著成效。值得關注的是,當天還發布了同安區在兩村新打造的15個“初心之路”現場教學點。今后,在兩村原有的廈門市委黨校和同安區委黨校高山教學點的基礎上,同安將依托這條現場教學動線,進一步講好精準脫貧的生動故事,為黨員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培訓內容,助力高山教學點打造成更具影響力的黨員教育基地。
梳理發展軌跡
現場教學動線折射山村巨變
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的軍營村、白交祠村地處廈門、泉州、漳州三市交界,海拔近千米,是廈門市海拔最高、最偏遠的鄉村。
從同安城區驅車到軍營村、白交祠村仍有一個小時車程,一名曾到白交祠村駐村的廈門市委組織部干部數過,從山腳下的祥溪林場算起,一路上山到白交祠村口,共有200余個轉彎。
曾經,兩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民以種植茶葉為主要收入來源,1986年,軍營村700多名村民種植了400多畝茶園,人均年收入只有280元左右。
在此次同安區梳理的15個“初心之路”的現場教學點中,有一處就是白交祠村民楊文王的舊居。當年,來自市里的干部經歷了九曲十八彎的山路,來到兩村村訪貧問苦,揭開楊文王家的鍋蓋后,看到的是米粒稀少的一鍋稀飯——這正是30余年前兩村作為“最窮村”的真實寫照。
30多年來,白交祠村、軍營村在省、市、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黨建引領鄉村發展,積極種茶、種果,探索發展第三產業,做到“山上戴帽,山下開發”。兩村以精準扶貧為契機,乘著“五位一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在脫貧攻堅道路上闖出了一條守望高山的致富路。
跟著“初心之路”的現場教學點一路走,山村的變化就在眼前——兩村的水泥路寬闊平整,村民新蓋的樓房比比皆是,許多村民還開起了民宿、農家樂,招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據介紹,如今兩村的茶產業做得風生水起,軍營村茶園面積已達6000多畝,并且在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指引下,兩村蛻變成遠近聞名的生態村文明村,發展起了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去年兩村人均純收入雙雙突破了25000元。
“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最美鄉村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生態村、福建省美麗鄉村文明建設示范村……憑借山村的“華麗轉身”,軍營村、白交祠村還贏得了許多美譽。
黨建引領發展
高山黨校助力鄉村振興
“此次我區在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推出了15個‘初心之路’的現場教學點,可以讓黨員干部身臨其境地體驗感受‘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生態文明、精準扶貧理念等給鄉村發展帶來的巨變,形成更生動的教育效果。”中共廈門市委同安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葉文彬介紹,同安將借助這個“初心之路”品牌,全力打造更具影響力的黨員人才培訓基地。
事實上,多年來,黨建在軍營村、白交祠村的蛻變中發揮了重要助推作用。
據悉,廈門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分別掛鉤聯系白交祠、軍營村已20多年,特別是2013年以來,廈門市委組織部、同安區委組織部定期選派優秀干部到兩村駐村蹲點幫扶,幫助村莊規劃建設,實現資源對接。
2016年4月7日,廈門市委黨校高山教學點和同安區委黨校高山教學點在軍營白交祠揭牌成立,這是廈門市委黨校首次在邊遠山村利用空置校舍設立教學點。這個被稱為“高山黨校”的高山教學點,也成為廈門市委和同安區委“兩學一做”的教育基地。
三年來,高山黨校以“黨校辦到高山上,教授請到家門口,學員深入田間頭,百姓獲得雙豐收”的教學理念,依托軍營村、白交祠兩村特色紅色資源,通過市、區兩級黨校聯動,與廈門城市黨建學院、廈門大學等多部門合作,探索了新的黨員教育培訓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師資互派。
在高山黨校中,黨員干部在對比今昔“看變化”中傳承精神,在現場體驗“接地氣”中感悟作風,在融入百姓“共屋檐”中增進感情,使高山黨校成為效果持久的“補鈣”基地。至今,高山黨校共舉辦約270個培訓班次,培訓學員13500多人次,輻射吸引20多萬名黨員群眾學習考察。
高山黨校不僅給山村帶來了更多人氣,助推了農家樂、民宿等旅游相關產業發展,還進一步促進兩村黨支部發揮作用,在探索基層治理體系創新等方面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持續推動村民致富的強勁內在動力。
面貌日新月異
高山村發展動力十足
跟隨“初心之路”的現場教學點走在軍營村的村道上,目之所及盡是藍天綠樹,在綠油油的菜地間,一棟棟近年新建的民居錯落有致。民居頂部,全新搭蓋的紅色和藍色的屋頂給鄉村顏值又加分不少。
不久前,軍營村的房屋屋頂“平改坡”項目剛完成,全村共完成了全部147棟房屋的“平改坡”改造,原本雜亂無章、缺乏規劃的民居樣貌有了大改善。作為廈門全市唯一的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試點村,也是廈門市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這只是軍營村開展整治、提升環境的眾多項目之一。
對裸房進行立面整治,提升改造民宿,對村里的九龍溪進行整治,找回清澈、富有野趣的小溪流樣貌,在裸露地塊種植映山紅、桃樹等,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能感受到鄉愁……近年來,軍營村著力打造更加生態宜居的環境,也收獲了諸多回饋。山村的好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村里的民宿、農家樂辦得紅火,不少村里的年輕人回鄉創業,進一步推動了村莊鄉村旅游的發展。
值得關注的還有,為了更好地推動高山黨校運行和兩村發展,去年,在同安區委區政府的推動下,還引進了廈門旅游集團作為軍營村、白交祠村鄉村旅游整體開發運營商,對兩村進行統一規劃、開發、招商、運營和管理。以此,來提升帶動鄉村旅游發展,推動村集體股份合作社運營,提升村財收入和村民收入。據了解,目前兩村正與廈門旅游集團合作,積極打造統一的民宿運營平臺,引導村民對現有民宿進行改造提升,并將符合標準的民宿納入統一管理、運營,提高鄉村旅游的接待與服務水平。
利用本地特色資源,開發旅游伴手禮;引進文化旅游產業、文創產業;開發親子活動等拓展項目……兩村發展的一系列設想都奔著進一步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帶動村強民富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