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特區發祥地 融入島內大提升
湖里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追夢·湖里”全媒體宣講活動第二站走進湖里街道
追夢地點:湖里社區
出鏡宣講人:湖里街道黨工委宣講員李晨潔
“要想摘掉貧窮的帽子,就要心中有夢想,就要一往無前地為之不懈奮斗。任憑自然條件有多艱苦,湖里人追夢的自信和執著從來就沒改變過,而是像鳳凰一樣一代接著一代、生生不息地朝著吉祥美好和希望振翅飛翔!”
李晨潔(中間站立者)正在湖里社區開展宣講。
30多年前,廈門經濟特區發源于此,這里聚集著鷺島最早開發建設的工業廠房;30多年后,順應“島內大提升”,這里正上演老特區的新轉型。這里是湖里區湖里街道,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追夢·湖里”全媒體宣講活動第二站就來到了這里。
湖里街道見證了湖里區、見證廈門經濟特區的“初心”。如今,這片創新創業熱土厚積薄發,以嶄新姿態迎接八方客商營商興業。 今天,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到湖里街道湖里社區,跟隨特區宣講員李晨潔的經歷,以一位社區工作者的視角見證特區發祥地的發展脈動。
【回首往事】
順口溜折射當年生活艱辛
這里曾被時人戲稱為“廈門的夾皮溝、西伯利亞”,這里的生產大隊曾流傳著“種地瓜,不生藤;種花生,不結仁;種水稻,沒收成”的順口溜。1980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建設廈門經濟特區,目標鎖定在湖里2.5平方公里的土地。湖里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像精衛填海一樣地改造著這塊祖先認定的地方,愣是把當年的“西伯利亞”變成了嶄新的、現代化的、美麗的中心城區,讓當年“非山即湖”的貧窮落后的小漁村成為歷史。上圖為30多年前的湖里區海天路。
三面環山、一面環海、山攔海堵,這里就是湖里生產大隊,被時人戲稱為“廈門的夾皮溝、西伯利亞”。在這個廈門島內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人們以討小海和種田為生,過著既耕又漁的日子,居民的生活十分清苦……
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前的這段“湖里往事”,李晨潔原本是不知道的。生于1986年的她原本是一名舞蹈老師,平時性格外向。在自己的努力和親朋好友的建議下,李晨潔在兩年前成為湖里社區的一名社區工作者,并在今年3月成為一名特區建設者宣講員,開始了解湖里社區的“前世今生”。
改革開放前,湖里社區的前身——湖里生產大隊流傳著“種地瓜,不生藤;種花生,不結仁;種水稻,沒收成”和“有路路不平,自來水常停,吃喝靠挖井,郵局不見影,商店不成形,三餐喝稀粥,出門靠步行”的順口溜。
那時,當地居民吃的是回銷糧,年人均口糧只有200到300斤,其中半年以上還是吃地瓜等雜糧,大米、肉食、海鮮也只在過節過年時才能解一下饞;住的是低矮簡陋的平屋,絕大多數家庭依靠長輩傳留下的祖房過活,只有一張床或一個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間,孩子多的家庭還得設計成上下鋪;穿的是憑布票購買的老布粗衣,家庭成員不得不輪著穿;人們出行也非常困難,湖里人前往市區,要么繞山路要么搭舢板,別無他法……
在湖里社區大家庭的群策群力下,李晨潔敲定了演講稿風格,以“祖孫三代眼中的湖里社區”為視角呈現宣講內容。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試講,李晨潔將演講內容熟記于心,對社區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希望對更多人講出湖里社區的故事,留存住這一份記憶。”
【崢嶸歲月】
一聲炮響揭開特區發展序幕
“要想摘掉貧窮的帽子,就要心中有夢想,就要一往無前的為之不懈奮斗。任憑自然條件有多艱苦,湖里人追夢的自信和執著從來就沒改變過,而是像鳳凰一樣一代接著一代、生生不息地朝著吉祥美好和希望振翅飛翔!”
這是上個月,廈門市“我們都是追夢人”理論宣講輕騎兵進基層宣講活動暨湖里區“禮贊新中國·我說新生活”系列宣講活動啟動儀式的現場。李晨潔是第三位登場的宣講員,也是她第一次亮相。
一幅拼搏創新的畫卷在宣講中徐徐展開。1980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建設廈門經濟特區,目標鎖定在湖里2.5平方公里的土地。湖里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像精衛填海一樣地改造著這塊祖先認定的地方,愣是把當年的“西伯利亞”變成了嶄新的、現代化的、美麗的中心城區,讓當年“非山即湖”的貧窮落后的小漁村成為歷史。
從“湖里生產大隊”到“湖里村”,再到“湖里社區”,這是滄海桑田般的變化。每天早晨,上班的人們急促的腳步,帶動了城區的節奏;每逢節假日,步行街來往的人流熙熙攘攘;街道上奔馳的小汽車,流光溢彩。與湖里大道上一幢幢興起的廠房相映成趣,湖里社區依靠發展房屋租賃經濟,踏著時代的節奏,尋找到了一條改善生活的道路。
“沒錯,她說的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湖里!”在這場位于湖里街道港航片區的宣講中,一百多名認真傾聽的各界群眾牢牢記住了李晨潔,記住了她所描述的湖里社區。不少聽眾拿起手機拍下她宣講的身姿,更有來自湖里社區的居民聽得熱淚盈眶。整場宣講一結束,就有聽眾上前找到李晨潔,和她交換了微信。
【放眼未來】
西部整村提升帶來無限生機
【改造后】湖里社樓房顏值大大提升。
【改造前】湖里社樓房的店招和外觀顯得凌亂。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港航片區順利亮相之后,李晨潔又前往南山社區等地方進行宣講。每一次登臺,都讓她對宣講的內容更加熟悉,她也會根據聽眾、講師團成員的反饋及時“加料”,增添宣講內容。
湖里社區也在進行著自我革新。黨的十九大以來,湖里人再次面對城市轉型更新的新形勢,再次站在了適應城市轉型更新的風口,思考著整村改造提升“大思維”。
在湖里區、湖里街道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湖里社區黨總支部提出了“強優勢、補短板、促治理、惠民生”思路,推動了“特色小鎮”建設,再次讓湖里村莊實現“鳳凰涅槃”般的蛻變。昔日特區發祥地再度煥發村容高顏值、生態文明高素質的“現代精神文明之光”,更好地融入廈門城市“五大發展”的偉大建設之中,讓每個住戶住得起、住得值、住得安心、住得舒心、住得溫馨,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當湖里區吹響西部舊村整村提升的號角,湖里社區人又一次走在了前頭。沿著華昌路一路向南,拐進一處商鋪扎堆、人流密集的老街,這里便是湖里街道湖里社區湖里社。當人們走上斜坡,現代感十足的湖里社23號顯得特別吸引眼球。作為一棟嶄新包裝的“出租屋”,這里不僅有全新打造的公共空間,還有精心設計、更加安全的地下管網,老舊建筑也得到了加固改造。環境的變化讓人才紛紛選擇這里居住,毫無疑問,湖里社區正被打造成西部舊村整村提升的“樣板”。
隨著“追夢·湖里”全媒體宣講活動第二站走進湖里街道,李晨潔的宣講也越來越生動有趣,不少青少年都成了她的粉絲。“能夠為孩子們講述當年的湖里社區,讓他們不忘初心、向前邁進,是我的榮幸。”她對記者說,湖里社區就是她的“第二個家”。(廈門日報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蔡顯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