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施雨澤 “庇”護窮苦 早期華僑慈善家曾廣庇 捐資創辦曾營小學前身 杏林街道推舉他為典型孝廉人物 曾廣庇照片。(摘自仰光曾營崇圣堂成立130年紀念特刊資料)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陳文靜 曾雅萍)據傳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小學前,曾考察過他創辦的龍山學堂;緬甸仰光有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路,用以表彰他捐建醫院的義舉;因熱心輸捐支持祖國建設,他獲得孫中山頒發的獎章……杏林街道曾營社區的華僑慈善家曾廣庇人如其名,一生救饑扶弱、興學育才,“廣庇”天下寒士。 近日,隨著集美區紀委監委 “一鎮一孝廉”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曾廣庇被杏林街道推舉為典型孝廉人物,這段塵封百年的往事再次進入人們視野。 【熱心公益】 13歲離鄉赴緬致富 捐建兩所醫院 杏林曾營社區龍泉巷170-172號,是一座閩南古厝,古樸的雕梁畫棟和泥塑磚雕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一百多年前,故事的主人公曾廣庇就曾生活在這里。曾營三面環海,一面靠山,因人多地少,許多人都早早背井離鄉去緬甸謀生。 出生于1848年的曾廣庇(又名曾媽庇),與大多數鄉里人一樣,因家境貧寒13歲就赴緬甸仰光謀生,從事水泥雜工、擺渡等體力活。他在緬甸的發跡史,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曾營社區老年協會常務副會長曾炳山告訴記者,鄉鄰普遍流傳的版本是,有一次出海,曾廣庇連人帶船被狂風刮走,漂到緬甸禮低鎮,被當地的村長收留并招為女婿,從而繼承了岳父的家業,逐漸經營致富。不過,這段傳奇經歷尚無可靠文獻可考證。 有了第一桶金,曾廣庇在緬甸開辦德隆米行和百貨公司,并代理英國石油公司的業務,建房約百間,購置田地3000余畝,很快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發家致富后的曾廣庇熱心公益事業,在銀行存下一筆巨額專款,每月提取100盾(當時華僑回鄉都稱緬甸貨幣為盾)購買治療燙傷的藥品,放置在住宅大門邊的走廊下,供傷者免費取用。這一善舉一直延續至第三代。 《廈門市志》記載,19世紀末,曾廣庇捐巨款助建仰光公共大醫院,又在仰光亞弄區獨資創婦產醫院,供仰光各族婦女免費住院分娩。英殖民當局為表彰他的義舉,把建醫院的大街命名為“媽庇路”,一直沿用至今。 曾廣庇在公益事業上慷慨解囊,對自己的吃穿卻錙銖必較。他的兒子買了一雙價值20盾的皮鞋孝敬父親,怕他嫌貴,就騙說他只花了5盾錢。 |
相關閱讀:
- [ 09-19]建甌:“方言說孝廉”開播
- [ 09-17]邵武:弘揚傳統文化 講好孝廉故事
- [ 09-17]薌城芝山鎮開展一鎮一孝廉之孝廉故事分享會
- [ 09-12]“一鎮一孝廉 清風滿榕城”活動在馬尾舉辦
- [ 09-11]白洋鄉:孝廉文化進校園 開學新風唱文明
- [ 09-10]延平夏道:學習家風美德 弘揚孝廉精神
- [ 09-05]三元:孝廉養正開學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