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建設金融強市 打造金融科技之城
蓄勢待發 廈門金融揚帆再啟航
廈門市金融產業促進大會即將召開
東南網9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9月27日,廈門市金融產業促進大會將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酒店召開,屆時大會將正式發布廈門市金融產業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和專項規劃。在當前面臨國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內經濟“三期疊加”嚴峻挑戰的形勢下,這既是廈門市委市政府大力建設金融強市、打造金融科技之城的重大舉措,更是廈門市推動金融產業高質量發展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源的探索藍圖。
廈門將努力建設成為服務兩岸、輻射東南亞、鏈接“海絲”、面向全球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一脈相承的產業規劃
金融活,經濟活;經濟興,金融興。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早在1986年,廈門市制訂的《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就提出了廈門金融業發展的中長期目標。通過金融體制改革,廈門走出了一條金融活、經濟活的改革之路,為全國全省的金融體制改革積累了許多經驗,極大地推動了特區建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2010年,國務院批準廈門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并在《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中明確,支持廈門“根據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總體部署,推動金融體制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擴大金融服務范圍,加快建設輻射海西、服務兩岸的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當前,廈門正在全面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和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為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廈門充分發揮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綜改試驗區和海絲核心區等多區疊加優勢,編制了金融業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和專項規劃,并將于9月27日召開“廈門市金融產業促進大會”,成立金融咨詢顧問委員會,大力建設金融強市,打造金融科技之城。
廈門良好的產業基礎
前瞻性的規劃、定位,帶來了廈門金融產業的發展,為大力建設金融強市,打造金融科技之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廈門金融業與經濟特區建設同步發展,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單一到豐富、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階段,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態勢。
金融機構實力不斷增長。截至2018年底,轄區內銀、證、保金融機構 256家,地方金融機構795家,以銀行、證券、保險機構為主體、新型金融業態為輔助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基本成型。外資、合資金融機構數量領先,截至2018年底在廈外資銀行(含代表處)15家,臺資背景金融機構12家,全省首家兩岸合資的證券投資基金公司圓信永豐基金管理公司、大陸首家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公司先后獲批開業。
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發展。資本市場利用水平不斷提升,上市公司“廈門板塊”初具規模,目前廈門境內上市公司49家,占全省36%,新三板展示掛牌企業135家,占全省42%,均為全省第一。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成為海西經濟區股權交易市場的核心機構。
服務兩岸及“一帶一路”作用突出。自2010年6月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以來,廈門結算金額從2011年的246.4億元快速發展到2018年的1062.41億元,年均增長23.3%,累計業務總量已突破萬億元,業務覆蓋境外161個國家(地區)。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群從臺灣地區拓展到“海絲”沿線為主的17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開設78對人民幣代理清算賬戶,清算金額突破千億元。
區域財富管理功能顯現。中金資本、鼎暉投資、紅杉資本等知名私募投資機構在廈集聚,截至2019年8月,共有365家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管理機構管理了943只基金,躋身全國前十,實際在廈注冊基金規模已達1510.31億元。
廈門金融部門的統計顯示,2018年,廈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24.2億元,2010—2018年均復合增長達17.3%,占地方生產總值的10.9%,對全市第三產業增長貢獻率達14.2%。金融服務業在2015年起率先成為廈門三大營收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鏈群之一,2018年全面實現營業收入1528.8億元,總資產接近2萬億元,實現稅收176.4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15.6%。金融業貢獻度大幅提升,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廈門市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金融服務功能實現了新提升,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知識產權金融業務創新走在全國前列。廈門市還積極推動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與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試驗有效聯動,率先啟動了廈門跨海峽人民幣結算代理清算群、對臺人民幣現鈔調運、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國集團公司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等業務試點,初步建成集兩岸人民幣跨境雙向融資、清算、現鈔調運與反假幣為一體的兩岸貨幣業務合作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