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出版短板待補 “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背景下,各地出版人要解決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怎樣維持并進一步推動閱讀風氣?”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李家駒認為,兩個年齡段的讀者是推動閱讀的關鍵:一個是低幼階段,一個是大學生階段。 事實上,低幼階段的兒童讀物正在呈現逆勢增長的勢頭,成為數字化擠壓中屹立不倒的黑馬。“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童書出版市場,但是童書在總體大眾消費類出版市場中占比僅有22%。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都在36%左右,這說明,中國童書出版市場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表示。 “南門書局只有20多位員工,一年可以做1.5億多元新臺幣的營業額,其中主要是童書銷售。”張國文表示,在市場的追捧下,他也把目光投向大陸,希望能夠拿到更好的兒童讀物版權。 而大陸的兒童閱讀市場,更是連續多年逆勢上漲。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楊佃青是海圖會的常客,“這幾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兩岸兒童讀物版權交易方面漸趨平衡,大陸不再是單純引進臺灣版權,也開始把優質內容的版權輸出到臺灣市場”。 學前教育階段的童書出版如火如荼,但是,處于教育鏈后端的專業出版,則體現出全然不同的光景。 “我們現在是出版大國,但還不是出版強國。”鄔書林表示,所謂出版強國,就是出版必須要為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信息支撐。但是在專業出版領域,我們跟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非常懸殊。 “數千種頂尖學術期刊,亞洲幾乎一本都沒有。這也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專業論文生產國,幾乎所有的重要論文都是在國外發表。”鄔書林表示,專業出版的羸弱,必然導致“經濟上吃虧,政治上不利,創新能力上失語”,還會危及學術和知識產權安全。 “再不做專業出版,我們就辜負了這個時代!”鄔書林呼吁,兩岸出版人必須要重新重視專業出版的價值,與科學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同振興全國乃至亞洲的專業出版,做出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應有的貢獻。 深度整合共創未來 出版和閱讀形式的嬗變,擊碎了出版業曾經完整嚴密的產業結構,無論是產業模式的變革,還是細分領域的消長,都將問題導向出版業的核心本質——內容。因此,同文同種的兩岸出版界,也共同面臨和承擔著做大做強華文出版業、傳承發揚中華文化的歷史命題。 葉君超表示,兩岸出版業完全有條件、有必要把合作步伐往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兩岸同業對雙方市場的深入理解,比以前單純的版權合作更重要。因為兩岸的讀者有些需求、習慣是不一樣的,在選題階段,兩岸出版業者就可以開展交流,在產品輸出形式等方面給出更多選擇空間。” 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立30余年,致力于搜集整理民國早期和臺灣本土的檔案資料。2000年以來,該公司成立數字化編輯部,采用信息化技術對檔案資料進行數字化收錄,建立多個大型數據資料庫。該公司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劉毓欣已經連續多年參加海圖會,她表示,公司憑借巨量的檔案資源,已經與多間高校建立合作訂購關系,也代理上海圖書館等研究機構數字庫在臺銷售,“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打通兩岸的數據化檔案市場,進一步推動檔案資料的共通共享”。 作為海圖會東道主廈門外圖集團的代表,申顯楊提出了“兩岸出版融合2.0”的概念,他以廈門外圖集團的發展歷程現身說法,闡述了兩岸出版業開展進出口業務融合、活動平臺融合、資本融合的必要性。 “未來,兩岸出版業可以考慮共同策劃、舉辦大型出版會展活動,拓展中國出版業在海外的版權市場,乃至合資組建海外綜合功能的出版型實體,例如開設書店、成立出版社以及架設綜合平臺。”申顯楊表示,兩岸共同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都有傳播中華文化的強烈意愿,出版業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完全可以實現更深層次的融合,共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
相關閱讀:
- [ 09-22]海圖會展出臺港澳圖書2.5萬種6萬冊 今天仍可逛展
- [ 09-21]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9月20日在廈開幕
- [ 09-20]20萬種70萬冊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書香四溢
- [ 09-17]“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旅行JIA圖書置換活動
- [ 09-17]70萬冊圖書“登鷺” 第十五屆海圖會將在廈舉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