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廈門探索用“時間銀行”互助養老

2019-10-22 17:27:19林澤貴?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

廈門早有探索經驗

事實上,近年來,廈門市在互助式養老方面,倡導鄰里互助,發揮老年志愿者作用,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并通過老年協會、老年社團組織,吸引老年朋友參加老伙伴活動。

不僅如此,作為全國“志愿服務模范城”8個試點市之一的廈門市,一直在鼓勵依托志愿服務記錄,探索建立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制度,即允許志愿者利用參加志愿服務的工時,享受一定時長的志愿服務。早在2012年,廈門市海滄區海發社區就在全市首創“愛心銀行儲蓄卡”,社區志愿者服務時間可以折算成積分存進“儲蓄卡”,并可以用這些積分到專屬于志愿者的愛心超市換取生活用品,或者兌換他人的志愿服務。廈門市思明嘉蓮街道也在2016年啟動類似的志愿者“服務銀行”。

廈門蓮花愛心護理院對“時間銀行”模式關注已久,并對到護理院的義工志愿服務時間進行登記。但護理院總護長黃小偉坦言,單靠一家養老機構很難有效推行“時間銀行”,因為志愿者流動性很大,需求也多樣,護理院提供的服務未必適合這些人的養老需求。他認為,需要建立一套從上而下的機制,由一個或多個部門來牽頭,至少讓存進“時間銀行”的服務時間在廈門范圍內可以通用,“雖然很多志愿者在服務的時候不圖回報”。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建立完善激勵回饋機制,以保障活動的常態化等方面,廈門志愿服務的積分持有者除可以兌換對應的志愿服務外,還可享受友好商家的折扣優惠,也可將服務積分轉給街道內的困難群體使用,讓他們享受相應的積分福利,做到志愿服務的再增值。

“廈門這幾個地方的探索其實就是‘時間銀行’模式。”廈門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廈門將進一步總結經驗,把“時間銀行”推廣到養老服務里,對志愿服務時間實行登記,讓每一個志愿者預存自己的養老服務時間。

“‘時間銀行’的最大意義,是對于向善的正向激勵,讓社會形成健康退休老人不是人口負擔,而是人口紅利的意識,他們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依然可以發揮光和熱,為社會造福。”齊曉玲說。

需要建立完整機制

“年輕時‘我為別人’,年邁時‘別人為我’,‘時間銀行’看著挺美。”廈門集美區欣立社工服務中心總干事程祥超認為,廈門有著深厚的文明底蘊,假如開展“時間銀行”養老探索,從社區出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說,大多數老人喜歡居家養老,社區居委會可以引導志愿者參與“時間銀行”養老,記錄到志愿者的檔案中,“志愿者最好是本社區居民,距離近,方便照顧老人,有利于形成增進鄰里間的和睦相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此外,國內的“時間銀行”基本采取“銀齡互助”模式,即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如何吸收新鮮力量,特別是引導年輕人參與到這項志愿服務活動中來,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伍心養老院院長洪英對此深有感觸。一次,她去探望她中學時的校長,校長的三個孩子很優秀,都去了國外工作、生活,最后老人只能住進養老院。“現在很多居家養老的老人,都面臨著身邊無親人照顧的情況。”洪英說,“時間銀行”養老模式符合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國情,有推廣價值。她認為,廈門的文明程度高,“時間銀行”養老模式應該很容易被市民接受,比如她所工作的養老院,周末有年輕人來做志愿服務,陪老人聊天,為老人理發等。如果可以積累服務時間,將來拿出來使用,應該會有更多年輕人愿意參與。

齊曉玲表示,廈門市政協“時間銀行”互助養老的調研課題,就是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界定“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中的服務項目與現有的家政服務、保姆服務、醫療機構護工等這些有償購買服務的界線;制定“時間銀行”服務指南及服務清單;將聊天、讀書、陪伴、簡單家務、購物等不同的服務項目折算成“標準服務時間”;對服務質量進行評定,根據被服務者滿意度有比例地折合成“標準服務時間”;推動“時間銀行”系統構建和實現信息互通互聯,從“社區級時間銀行”系統,到“市級”“省級”,最終推動“全國級”的“時間銀行”建設,實現全國各地“時間銀行”的“通存通兌”等等。

長期到養老院擔任義工的市民紀鳳嬌認為,須對“時間養老”志愿服務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要有專門的人員審核把關,保證服務效果和服務安全,以及制定上門服務該遵守的規則等,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統籌。

1  2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