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舉辦系列主題活動 宣傳弘揚嘉庚精神
2019-11-07 14:54:3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舉辦系列主題活動 宣傳弘揚嘉庚精神 集美區2019年嘉庚精神宣傳月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持續營造濃厚氛圍 10月26日,第二屆廈門嘉庚文化周在白鷺洲廣場啟動,市民走進地鐵“嘉庚號”模擬車廂參觀。(記者 王協云 攝) “遇見嘉庚·聽見集美”音樂分享會上,原創歌曲《風吹鷺島》主創團隊講述創作故事。 (集美區 供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王明瀚)昨日下午,“遇見嘉庚·聽見集美”音樂分享會在集大誠毅學院舉行,原創歌曲《聽見集美》《風吹鷺島》的主創團隊向觀眾講述創作歌曲背后的故事,紀念嘉庚先生的愛國情懷和高尚情操。 10月是嘉庚精神宣傳月。為進一步弘揚嘉庚精神,集美區結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了2019年嘉庚精神宣傳月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嘉庚組歌》進校園巡演、嘉庚主題文藝作品創作、第二屆廈門嘉庚文化周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營造出弘揚嘉庚精神濃厚氛圍。 線上線下結合 全方位宣傳嘉庚精神 10月26日,由集美區委宣傳部參與主辦的第二屆廈門嘉庚文化周在白鷺洲廣場啟動。廈門地鐵1號線列車組命名為“嘉庚號”、“陳嘉庚紀念館線上展廳”啟動、第二屆中國·集美全國攝影大展開機等一系列嘉庚文化活動舉行,帶大家走近嘉庚先生,感悟嘉庚精神。從此,宣傳弘揚嘉庚精神多了一個生動、立體、可移動的載體。 本次嘉庚精神宣傳月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期間,嘉庚精神宣講團、“集美百姓宣講團·筑夢故事”等宣講隊伍還走進鷺江講壇、社區書院等,集中開展主題學習宣講活動;《集美報》、集美電視臺、“天下集美”微信公眾號開設嘉庚精神宣傳專欄;展映電影《僑女日記》、廣播劇《再會吧,南洋》等,讓嘉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在校園里,嘉庚建筑紙模比賽、“嘉庚語錄心中記”書法比賽等活動相繼舉行,讓嘉庚精神持續滋養青少年成長。 主題音樂進高校 鮮活生動有感染力 連日來,“遇見嘉庚·聽見集美”音樂分享會持續走進華僑大學、誠毅學院等轄區高校、企事業單位和藝術空間,聯合本土青年音樂人演繹《聽見集美》《風吹鷺島》《勿忘》等嘉庚主題原創音樂作品,分享作品創作背后的故事,讓師生參與互動,進一步了解集美,感受嘉庚精神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聽見集美》首次集結了集美學村15所院校學子共同完成,充分展現集美青年的青春活力和對家園的熱愛。 “你是華僑旗幟,飄揚著游子強國的夢想……”伴隨著激昂的樂聲,10月16日,《嘉庚組歌》進校園巡演首場走進廈門理工學院,以史詩般的表演帶領一千多名師生重溫嘉庚先生愛國愛鄉、傾資興學的一生。接下來,這一活動還將走進華僑大學泉州校區、華廈學院等廈泉高校。 今年4月,集美區誠毅合唱團帶著《嘉庚組歌》的曲目之一《嘉庚星》,首次“走出國門”走上國際舞臺,赴日本參加第二屆東京櫻花國際合唱節,獲得“最佳表演獎”。此次,誠毅合唱團攜《嘉庚組歌》進高校巡演,采用混聲合唱、同聲合唱、童聲合唱等多種表演形式,向師生們傳頌嘉庚精神,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嘉庚精神既偉大又豐富,它包含的愛國愛鄉、艱苦創業、誠信堅毅、傾資興學等高尚精神內涵,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生動而鮮活的素材。”廈門理工學院副校長趙振祥說,對當代的“00”后大學生而言,《嘉庚組歌》進校園巡演的形式既生動有趣,又富有感染力,更容易讓人接受。 組織文藝創作 精品力作頻出 11月3日,在集美歸來園,集美大學、集美中學、集美小學、集美幼兒園等的師生代表從相關部門負責人手中接過新書《嘉庚家風家訓》,油墨飄香,把嘉庚精神“吹”進人們的心田。 這本新發行的書籍,由集美區委宣傳部組織創作,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上篇介紹陳氏先賢以及家族環境、父母對陳嘉庚成長的影響,中篇介紹陳嘉庚家風家訓的主要內容和相應事跡,下篇介紹陳嘉庚家風家訓對子女、族人、學生、后輩以及家鄉的影響。 陳嘉庚長孫陳立人先生為該書寫序,“希望《嘉庚家風家訓》一書的出版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入地了解陳嘉庚先生的高尚品格和集美歷史文化,從而進一步弘揚嘉庚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到應有的作用”。 10月17日,解放集美主題動畫片《敬禮》正式發布。該片由集美區委宣傳部、集美區文聯等策劃,采用“動畫+短劇”這種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用人物手繪逐幀動畫、3D場景建模渲染等,生動還原了為保護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村,解放軍戰士解放集美、流血犧牲的歷史故事,讓嘉庚精神、紅色文化進一步走近年輕人。 優秀的文藝作品具有以文育人的作用。集美依托人文底蘊深厚、文藝創作人才豐富的優勢,大力組織文藝工作者開展嘉庚題材作品創作。廣播劇《再會吧,新加坡》、文學作品《少年陳嘉庚》、劇本《山海烽火情》《新四軍軍樂團歸來》、民間文藝項目《名人筆下的陳嘉庚》、歌曲《風吹鷺島》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從不同角度講述嘉庚故事,成為今年嘉庚精神宣傳月最具集美特色的一抹風景。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