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轉型求發展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落幕
2019-11-26 07:33:02? ? 來源: 海西晨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知名專家共論國學“核心” 11月23日晚上,筼筜書院舉辦了兩岸知名專家共同參與的會講。會講由王維生主持,來自大陸的王子今、朱小健教授,以及臺灣師范大學教授潘朝陽、高雄師范大學教授韓必霽,聚焦新時代國學“核心”、發展方向和傳播新變化,中西文化如何融合,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傳播國學文化,發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并展開了深刻的對話。 王子今在會講中述及國學“核心”時,提出“國學的核心是儒學,儒學的核心是經學”的說法仍有爭議。他指出,儒學只是百家之學中的一家,而經學雖列位在“經史子集”最先,但學術總量不如史學。 朱小健認為,計算機技術帶來了文化傳承傳播的新態勢和學習需求、傳播的新變化,例如中文信息處理技術在古籍整理、辭書編纂、文化傳播等方面都有新的應用。他在論文中探討人工智能環境下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國學傳承傳播的途徑,并提出北京師范大學目前免費開放古文使用HNC(概念層次網絡)的兩種應用,一種是自動斷句讀,另一種是唐詩別苑。這些應用富有創造性,都是對現代技術的發揚和傳承。 在潘朝陽看來,國學的發展包括“學”與“教”,學術本身應繼續堅持高層次方向,而轉型和調適需融匯其他文化的會通和交流,應以中國為本位,再以健康的態度去學習、轉化。 韓必霽在會講中,用王國維的三重境界來講解自己走向西方文化又回歸傳統文化、認識傳統文化的可貴心路歷程。她思考了一些哲學語境的命題,比如,國學是什么?什么是中華文化絕學?我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最大差異處、相似處是什么?她指出,學習、反思、踐行缺一不可,同時強調博雅教育提升素養的作用。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