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垅社區:“133”工作法深化改制社區小組治理
2020-01-02 12:40:30? ? 來源: 殿前街道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三、突出“三項建設”,建設“垅之家”。 為還居民一個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近年來,在小組黨支部核心引領下,我們以民生問題為導向,面子、里子,地下、地上一起整治,著手開展市容環境、安全隱患整治、公共配套、軟環境的創建提升,逐漸摸索出一套較為實用有效的自然社管理模式,讓大家齊心協力建設“垅之家”。 一是建設智慧馬垅。探索在“城中村”實現小區化管理,投入86萬多元,率先在全市建成了“城中村”智能化停車管理系統,在自然社出入口設置停車道閘,安裝監控攝像頭,劃設道路標識和停車位,現在車輛出入變得井然有序,徹底改變了過去無序停車的問題;深化“智慧+線上”平臺,積極推進視頻監控“雪亮”工程,在重點部位、重要路段安裝視頻探頭228個,構建“雪亮工程全覆蓋、技防手段全聯網、監控管理全天候”的技防體系。為維護社區治安秩序,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獎補居民安裝指紋門禁系統管理,采取街、居、小組各補貼1000元,居民出資1900元的方式,由于宣傳發動到位,居民群眾從觀望的態度變主動要求安裝,現已安裝205套,如今社區治安案件發生率下降了20.6%。 二是建設多彩馬垅。社區采用黑色瀝青路面替代原本破損不堪的水泥路面的改造方案,店家、房東主動改造店面臺階,支持路面改造,前后僅用16天,就完成了馬垅社12000㎡主次干道黑色瀝青路面的鋪設,同時地下排污管網和窨井蓋一并進行了改造;電信、聯通、移動等通訊運營商也參與進來,共同將原本雜亂無章的空中網線改造入地,200萬元改造資金全部由各家運營商承擔,空中黑色“蜘蛛網”不見了,變得整潔明亮;居民積極參與房前屋后美化綠化,有8戶居民主動提供房前屋后邊角地約400平方米,原先的亂土堆改造成了小公園,住宅邊角圍墻刷上漂亮的彩繪和圖畫,沿街小道旁砌起小小的花壇,種上花花草草,居民用自己的雙手共建美好家園;各沿街店家主動拆除舊雨披、店招,自行按社區統一的設計規范進行店招改造。 三是建設文化馬垅。在保生大帝和紅色文化的融合熏陶下,形成了“無私奉獻、互幫互助”馬垅人精神。因此,居民主動讓出擬建設店面的1200㎡空地,修建了社區文化廣場,僅此一項每年就減少租金收入140萬元,文化廣場建成后,居民自發組織練習廣場舞,邀請太極拳老師免費授課,社區的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也在這里舉辦,黨建LED顯示屏定期播放宣教片,成為了居民的文化樂園。此外,馬垅社從老居民中挖掘出當年馬垅居民幫助地下黨、解放軍解放廈門的感人故事,并將故事鐫刻在大榕樹旁,讓子孫后代代代相傳,建設軍民團結大榕樹公園、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再生榕等,極大地豐富了馬垅的革命歷史內涵。為了傳承閩南文化,還專門收集蘊含人生哲理的閩南俗語,打造了特色的閩南文化長廊。如今小組環境煥然一新,成為宜居城中村、魅力新馬垅。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