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瓦:莫待遠去再追憶
2020-01-16 17:11:34?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緣起 陳嘉庚親自督造 20世紀初,陳嘉庚回鄉興學,建設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他親自設計校舍“穿西裝、戴斗笠”的建筑風格,建筑界后來稱之為嘉庚建筑。這些建筑所用的橙紅色瓦片,就是陳嘉庚親自督造的。 據陳加俊介紹,1911年,陳嘉庚到龍海實地考察,結識了當時從事磚瓦生產的祖父陳元盛,從建材的取材、生產、運輸到回鄉辦學的意義、規劃,兩人有過多次長談。陳嘉庚不僅反復叮囑陳元盛,不要為了節省開支而偷工減料,還經常到燒制現場與工匠研究,確保瓦片經久耐用。 由于條件限制,早期嘉庚瓦的制作全由手工完成,甚至要工人赤腳踩勻泥土。模具用花生油擦亮,燒窯時用松木葉做燃料,保證紅光潤色。那一抹鮮明的橙紅,成為嘉庚瓦最顯著的特征。 優質 改良后能抗臺風 在九龍江畔的龍海市榜山鎮平寧村嚴溪頭,記者尋訪到了當年的磚瓦廠。陳加俊說,燒制嘉庚瓦的土取自當地良田第三層,不含沙、不收縮,而嚴溪頭水運便捷,燒好的磚瓦都通過海路運到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 因抗戰停產的磚瓦廠,1945年終于復工。彼時,工廠主管已由陳加俊的父親陳海清接管。陳家俊回憶說,到了20世紀50年代,從新加坡購置的磚模機讓嘉庚瓦的質量進一步提升,加上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進行大規模建設,嘉庚瓦的產量增長到原來的四倍,達到每天約250片。 陳加俊回憶說,集美風大,瓦片容易被風刮走,為解決這個問題,父親陳海清沒少和老師傅們費腦筋。經過多次嘗試,改良后的嘉庚瓦強度、透氣性、抗風性都顯著提高,厚重不易碎。瓦片底部增設了一個小疙瘩并開了孔,穿上銅線將瓦片系牢成一整片,即便遇到大臺風,也沒有被破壞,“這也是為什么嘉庚瓦歷經百年損壞極少的原因之一”。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