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26條措施”實施細則助力臺企高質量復產
2020-05-17 01:00:05?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文潔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東南網5月16日訊(本網記者 文潔)“疫情幫我們淘汰了一些可能原本已經沒有前進的客戶。” 來自臺灣基隆的廈門正旸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可琪表示,這一段時間雖然大家腳步放慢了,但更多的企業都在“練內功”,客戶更注重品質,所以對一些新技術更會接受。也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他們業績逆勢增長。 在疫情防控的“下半場”,不少廈門臺企抓住大陸經濟發展機遇,在廈門“惠臺26條”實施細則助力下高質量復產。 國臺辦、國家發改委去年11月4日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廈門今年4月中旬發布相關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政策的申報、辦理程序。 “惠臺26條”中規定,臺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廈門在兩岸行業標準互聯互通上,一直都是先行先試。”廈門市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良介紹,早在2011年7月,廈門就成為商務部和國臺辦在全國設立的首批“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試點城市”之一。這之后,包括探討建立兩岸相關標準銜接,推動兩岸食品冷鏈物流系列標準發布實施等工作,都得到了有效落實。尤其是協同臺籍專家共同制作的廈門市食品冷鏈物流系列標準,近期更提升為“國標”。 廈門正旸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宋可琪,從臺灣標準的引進,到標準的制定,再到最后的落地、實施和拓展,都參與其中。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正旸物流2009年于廈門成立,因應臺商西進,服務客戶從工業高科技到食品,跨度比較大,如今已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物流體。這一切離不開兩岸行業標準的互聯互通。“在很多行業,兩岸統一標準對企業來說,越多越好,這樣可以讓企業落地更容易,人才引進也更容易。”宋可琪表示,如今他們不僅服務臺灣中小企業,像天虹、新華都等大陸企業也都是客戶。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