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補齊短板 資源全民共享
2020-06-18 17:20:05?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如今,廈門已完整建立了“就業、就學、醫、食、住、行”等六件民生大事的城鄉一體化,越來越多的島內居民到島外工作創業、置業安家—— 補齊短板,資源全民共享 東南網6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 陳挺 楊珊珊 蓋宣忠)自從女兒就讀北師大海滄附校后,對是否搬到廈門島內,他不再糾結了。“這里很美,生活方便,如今家門口又有名校可上,何必再勞心勞力呢!”他感慨道,隨著基礎設施跟配套服務不斷完善,島內外的差距越來越不明顯了。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廈門跨島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廈門始終把民生工程置于跨島發展戰略的大局中通盤考慮,扎實推進島內外教育、醫療、交通、市政等公共服務合理布局、提檔升級,推動優質資源向島外延伸、覆蓋,讓城市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市民。 如今的廈門,已實現城鄉一體的醫療保險全覆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城鄉全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標準全市統一,率先建立覆蓋全體市民、分層次保障的住房保障體系,公益服務實施同城同價,在全省率先實現市域范圍的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等,完整建立了“就業、就學、醫、食、住、行”等六件民生大事的城鄉一體化,越來越多的島內居民到島外工作創業、置業安家。 打通交通動脈 拉近島內外心理距離 居住在翔安的薛東榮,至今仍記得2003年第一次到翔安澳頭村的情形。從廈門本島坐上汽車,途經高集海堤,轉道同安,顛簸2個多小時才到達。如今,經由翔安隧道,驅車從島內到澳頭村,不過半個小時。 改變,得益于廈門不斷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 2002年以前,廈門僅有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兩個進出島通道。2002年跨島發展規劃提出后,廈門新建成集美大橋、杏林大橋與翔安隧道三條交通通道,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兩環八射”快速交通路網。這些島內外一體化的交通路網,將中心城區與島外城區緊密相連。 近年來,廈門持續推進島內外交通的發展建設。曾經因堵點多而被戲稱為“同擠路”的同集路,早已被全程幾乎無紅綠燈、下穿高架一路暢行的城市快速路所取代,島內和同安的車程也一舉提升到1個小時以內。 2017年12月31日,廈門地鐵1號線試運營,進一步縮短了島內外的距離感。 在廈門島內軟件園二期工作的袁女士對此深有感觸。以前,她每天坐公交車從海滄入島,為避免被堵在海滄大橋上,不得不提早一個小時起床擠公交。去年,廈門地鐵2號線通車,她上班一路通暢,只要半個多小時即可到達。隨著連接海滄區與廈門本島的跨海通道——第二西通道的全力建設,未來她從海滄到島內將多一種選擇。 3月20日上午,廈門地鐵3號線島內段(火車站—五緣灣)全線實現洞通。起于廈門火車站,止于翔安機場站,地鐵3號線將快速連接起廈門島內核心和未來島外的新機場片區。廈門第二東通道——翔安大橋正如火如荼建設中,建成之后,將進一步拉近本島和翔安區的時空距離,緩解目前翔安隧道的交通壓力,并為未來翔安新機場出行提供保障。 不斷舒展的交通路網骨架,不僅拉開城市框架,更從地理層面和心理層面上縮短島內外之間的距離。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