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觀音山社區:居民“微力量”聚沙成塔 鄰里守望筑幸福
2020-06-30 16:4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觀音山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包粽子,慰問社區困難戶。張秋霞 攝 發揮自身長處 長期參與小區義務教學 “大家都把社區當成家,互相幫助,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讓我非常感動。”曾玉鳳說,近些年,觀音山社區集結多方力量,搭建居民參與小區治理平臺,結合各小區居民特點,制定服務內容,充分發揮小區巾幗能人的優勢,帶動身邊的家人、鄰居、朋友,培育三個小區志愿服務隊伍,推動互幫互助一家親社區,先后打造三個小區品牌,實現一小區一特色服務項目。 在社區黨組織與婦聯的倡議下,鑫塔水尚小區業主自籌資金16萬余元,創建“一家親”活動室,推動公益文化活動,招募志愿者,組建巾幗文藝隊伍,建立人才資源庫,成立了觀音山藝術團。 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的鄧蕾是小區居民,也是觀音山藝術團童聲合唱團的老師,至今義務執教已經有四個年頭。合唱團也從創辦初始的十幾人,發展到如今已有30多個孩子。 每周四晚上,就是鄧蕾和孩子們的上課時間,雷打不動。“這個年紀的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學習能力也很強”,鄧蕾的班上都是4歲到8歲的兒童,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唱歌,鄧蕾花了很多心思。她舍棄了傳統教學方式中對技巧的過度追求,采用奧爾夫教學方式,在互動中,通過孩子的視、聽、觸、嗅,最大程度地調動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開發潛能。 2017年9月,鄧蕾因病需要前往上海手術,但為了讓合唱團的孩子們能在中秋節文藝匯演中不留遺憾,她帶病堅持排練。從上海回來后,休養了一段時間,鄧蕾就趕忙回到了兒童合唱團,繼續給孩子們上課。“因為她的心里裝著這些孩子,孩子們也非常喜歡和想念她”,合唱團的孩子家長深受感動地說,鄧蕾老師用自己的方式,讓原本復雜而枯燥的課程也變得有趣起來,孩子們也在學習中交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 以居民的“微力量”聚沙成塔,把志愿服務活動主動融入“愛心廈門”建設中,筑造和諧團結的社區。曾玉鳳表示,接下去將根據群眾的需求,創新志愿服務模式,并把服務范圍向家庭延伸,推動服務質量、服務方式向更加專業化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