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補齊短板 打造精品民生工程
2020-08-19 16:30:2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項目名片】 思明區嶺兜安置房 嶺兜安置房項目東至環島干道,南至蔡嶺路,西至支一路,北至呂嶺路。項目由4個地塊組成,總用地面積64507.44平方米,地塊內設計住宅樓約22單元,設計套住宅數2600多套,設計住宅總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項目預計2023年完工。 項目地理條件優越,毗鄰城市主干道環島干道、呂嶺路,與地鐵2號線相鄰,交通出行便利;片區除原有教育設施外,還將配建30班嶺兜小學、12班嶺兜幼兒園等教育設施;片區還將規劃建設文化民俗公園,留住嶺兜社區的歷史文化記憶;片區商業氛圍濃厚、商業配套發達,坐享周邊成熟配套。 【點擊】 “嶺兜樣本” 是這樣打造的 位于蓮前街道的嶺兜社區,周圍被會展北、觀音山、寶龍一城等高端商圈和商務運營中心環繞,是典型的“都市里的鄉村”。嚴重落后的城中村環境不僅影響到居民生活,更影響到城市整體功能,破舊立新勢在必行。 緊握“島內大提升”這把破解“思明之問”的金鑰匙,思明區以村民安置發展為前提,致力于把位于城市功能核心區域的嶺兜改造為現代化城市社區,實現城市功能提升與村民長遠收益的雙贏。 以黨建為引領,領導靠前指揮、黨員沖鋒一線,配合科學高效和諧的征遷機制,錨定“全市整建制拆遷第一村”的目標,打造城市更新的嶺兜樣本。 創新嘗試 首次實踐協商搬遷 一把尺子量到底 2018年12月,思明區一改過去政府貼通告、簽約、拆遷的傳統模式,率先全市以“預商談+預簽約+發公告”的全新模式開始推進嶺兜片區改造,并以法治化、民主化與科學化為主線,首次實踐協商搬遷的征遷模式。 具體來說,就是按照預商談、預簽約、發布征收公告的流程來推進工作。當項目整體預簽約率達到90%或者是經思明區人民政府確定協議生效后,實施補償安置。 “村民是村莊的主人,應該讓他們來決定村莊的未來。”征遷人員帶著設計圖紙挨家挨戶登門拜訪,用村民聽得懂、能明白的話告訴大家村莊會變成什么樣,鄉廟等民俗遺存如何保護,孩子讀書老人養老能去哪,政府如何考慮村民未來的生活和收入……政府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大家一起謀劃村莊的未來發展,“村民那么支持拆遷,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政府始終公平公正公開,一把尺子量到底。”嶺兜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白天測繪建檔,晚上入戶商談,在征遷人員“五加二”“白加黑”式的強力推動下,僅45天,嶺兜片區整村簽約率就達到90%。 和諧征拆 科學機制促提速 變“要我拆”為“我要拆” 昨天啟動建設的嶺兜安置房戶型涵蓋大中小三種面積段,這是指揮部充分征求嶺兜村民意見后的結果,人性化的設計滿足了村民自住和出租的雙重需求。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了嶺兜整建制村莊改造的全過程。既堅持和諧征拆、陽光征拆,又要高效促簽促搬,思明區通過設置科學的獎勵機制不斷為征遷提速。 測繪、簽約、交房、拆除程序一步接一步、一環扣一環,時間成本不斷壓縮,征遷工作不斷刷新舊村改造的“思明速度”。“既在政策邊界內尋求群眾的利益最大化,又嚴守底線、關口,不能讓早簽約的吃虧,后簽約的得利。”昨日,嶺兜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 變“要我拆”為“我要拆”,村民和政府一條心,以往拆遷中對立的關系變成了嶺兜實踐中的利益共同體。談及新家,58歲的嶺兜居民老陳臉上笑開了花,“老房子地勢低,一下雨就淹。以后要搬到高樓房里了,上下坐電梯,孩子們都喜歡。”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