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土地薪火相傳 東南網致敬抗戰老兵系列報道引關注
2020-12-13 23:00:26?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文潔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兢兢業業屢建戰功 1949年,剛剛入伍的朱文敬跟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一路南下解放福建,他一邊行軍,一邊帶領著戰友們沿路搶修被國民黨軍破壞的武器裝備。1950年初,福州解放,國民黨軍撤退后,無法帶走的槍、炮等武器裝備幾乎全被破壞殆盡。當時在后勤修械所的朱文敬和戰友們為了挽回損失,加班加點,沒日沒夜地搶修,終于在年底圓滿完成了任務,榮獲軍區特批二等功。當部隊把軍功章的喜報敲鑼打鼓送到家里的時候,朱文敬的母親才知道兒子去當了兵。 “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軍功,我干活也不是為了軍功,只想好好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報效祖國、報效部隊。”質樸如斯,朱文敬就是這樣在部隊里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無論多么艱難困苦,每次都能圓滿地完成上級交代的各種任務。不止如此,他還勇于創新,經常自己改良和發明維修工具,不僅使得工作事半功倍,還解決了許多武器裝備的“疑難雜癥”。 1955年,駐守福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最前線的福建炮火紛飛,當時部隊里有一門八五加農炮在作戰時被擊中,3米長的炮管管壁內側凹陷了一個大洞而無法使用,換做往常,這門大炮基本已經作廢。“當時我軍像這樣有遠距離射程、精準度又高的八五加農炮本來就少,一旦再報廢一門炮,我軍火力又要下降不少。”愛動腦筋的朱文敬,針對炮管的損壞情況再次改良了維修工具,將炮管修復,因這次杰出表現,軍區為他記一等功。 愛黨愛國敬業奉獻 1958年,根據上級指示,朱文敬被指派到福建南平山區營建兵工廠。艱苦的山區環境并沒有嚇退他,他帶領連隊攻堅克難,開山建房,硬是在大山深處開出了一片地,他帶領的連隊也因此連續六年被評為“四好連隊”。 后來,朱文敬被調派到兵工廠制件車間,專門負責生產槍炮的核心部件。在新的重要崗位上,他不僅沒有驕傲自滿,仍然保持一顆平常心,動腦筋想辦法改良工具似乎也成為了他的一個愛好。 在大練兵期間,為了保證安全,上級要求三天之內把十萬發子彈卸掉火藥。以往,卸掉一發子彈的火藥需要拆開“底火”,工序繁瑣,上級的命令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朱文敬巧妙構思,制作出了一套拆卸工具,一次性就能拆取10發子彈的彈藥,艱巨的任務瞬間迎刃而解。離休后,朱文敬憑著“革命熱情”繼續發揮著余熱,他先是到上海南京軍區修械廠當主任,后又回到廈門7318總后勤部擔任高工,一直干到70歲才正式退休。 英雄無言,一張張獎狀細數時光,記錄著當年槍林彈雨里浴血奮戰的英勇無畏。在兒女面前,從戎一生的朱文敬從不愿提起這些,更是難能見到壓在箱底的軍功章。兒女們也不曾知道,自己眼中平凡的父親,是一位戰功赫赫的“戰斗英雄”。采訪中,93歲老兵朱文敬須發俱白,感嘆“年紀大了記性不好”,但關于革命往事的一幕幕卻回憶清晰。這段崢嶸歲月就像老人的紅色精神一般,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烙印,歷久彌新。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