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廈門聯結閩臺 海滄驚艷兩岸
2020-12-14 07:39:59?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故事 訪顏氏祖地臺媒記者尋根脈絡更清晰 顏氏在臺灣有十幾萬宗親,每年都有很多臺灣同胞回青礁尋根謁祖。本次兩岸媒體參訪團中正好有一位,他是《臺灣好報》川渝記者站站長顏冠得,他說自己過去沒有認真探尋過祖先從哪里來,青礁顏氏族譜家譜讓他眼前一亮。 顏冠得當下拿起電話聯系臺灣的父母,一問之下才知道自己祖父是在云林一帶發跡,和當時顏思齊到臺灣屯墾上岸的地點相差不遠。這一發現更讓他激動不已,雖然還沒能確定自己屬于顏氏哪一旁支,但尋根脈絡卻越來越清楚。 花絮 搶拍“小豬連棟別墅” 在蘆塘社,有很多網紅打卡地標,或多或少都保留以前農活的印跡,其中,被戲稱為“小豬連棟別墅”的豬圈,成為當天兩岸媒體參訪中的“爆梗王”,大家拿起手中相機和手機拍個不停,因為這五頭惟妙惟肖的“石頭豬”,實在太過憨態可掬。 現在“連棟別墅”里的住戶是“石頭豬”,以前是“稻草豬”。雖然稻草做成的豬特別受村民和游客喜愛,可是一旦下雨,村民們就操碎了心,大家紛紛從家里拿來塑料布、大雨傘為“稻草豬”擋雨。 據介紹,雖然悉心照料,但時間長了,“稻草豬”還是長出了“黑斑”。這時候,又有熱心的村民拿來油漆,把“稻草豬”噴成黑色的。再后來,油漆也漸漸褪色,村民們坐下來一討論,決定把“稻草豬”全部換成“石頭豬”,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而這,正是蘆塘“共治”故事的縮影。 聲音 臺灣《中華時報》主任余淑琴: 其實海滄對我來說是很熟悉的一個區,因為我在廈門從事新聞工作很多年,看著海滄一年一年不一樣。從早上的半導體和生物醫藥到下午的青礁村,可以感覺到當地政府對科技和文化產業的大力支持,而且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丟問題給對方,我覺得這樣的管理思路很好。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應該要多融合交流,有交流才有融合,有融合才有發展。作為一個媒體代表,我希望通過我的報道,能夠把大陸的先進產業和理念傳播回臺灣,讓臺灣更多的青年和企業知道,在大陸發展是很有前景的。《臺灣人民報》江蘇省特派員葉沛堯: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廈門,這里的氣候跟臺灣非常的相像,從我一下高鐵的那一刻開始,就覺得“哇!好像臺灣冬天的感覺。因為在江蘇現在都已經很凍了”。 而在廈門,除了感受到一股溫暖、好像回到家的感覺外,通過對海滄的參訪,我覺得真的非常富有文化底蘊,而且跟臺灣的聯結非常緊密,處處可見臺灣元素、兩岸融合。 不管是哪個產業,廈門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都有完善的規劃,這非常值得稱道。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