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循環在廈門落地仍有待推進
2021-01-15 20:17:25?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教材循環使用被呼吁多年,在廈門落地仍有待推進 你家的教材循環使用了嗎? 東南網1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近日,準備搬家的市民小陳在收拾行李時,清理出了兒子小學六年累積的教材。在問了一圈,周圍的朋友都表示不需要后,他只好把教材打包放進了小區的可回收垃圾桶里。 “挺可惜的,很多課本還是簇新的,就這么淪為廢紙處理。但大家都說每年學校都會發,用不上。”小陳說。 教材嚴重浪費已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國家新聞出版署數據顯示,近5年全國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大中專教材、業余教育課本及教學用書的零售數量,平均每年約28億冊、金額超200億元。這些教材若循環使用一年,節約費用可援建約4萬所希望小學。 針對教材浪費的行動也陸續在討論中前進——從2008年春季起,福建在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建立部分教科書循環使用制度。2017年,省教育廳發文,提出在全省義務教育階段部分學科推行循環教科書。2020年5月,省教育廳在相關文件中強調,要加強教科書的循環使用。 呼吁多年,教材循環使用在廈門落地情況如何呢?記者走訪一批廈門的學校,除部分學校身體力行建立一套循環管理機制外,不少學校表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教材循環使用還有不少難點需要破解。 學校做法不一 在同安新星小學,教材循環使用已經成為學校的傳統之一。每年,學生們的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幾門學科的教材大部分來自于從上一屆學生手中收回的課本。 “我們學校實行教材循環使用好幾年了,老師和學生們的接受度都很高。”學校校長葉福泉說。每年開學初,老師把教材發給學生,一學期結束后再收回,學校還會挑選淘汰一批破損較嚴重的,按照教育廳的規定補充一定的新教材。 “現在電子產品越來越豐富,很多老師會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上課,一些學科的課本即使用了好幾年,可使用率還是很高的。”葉福泉說。而為了確保循環教材的質量,每年把書本發到學生手上時老師都會告訴學生,這是上一屆的同學留下來的課本,請大家也一起愛護課本。 雙十中學思明分校也在美術、音樂、信息技術、體育四門學科中使用循環教材。平常,這幾門學科的教材被存放在講臺旁的書柜中,上課前,統一分發課本,課堂結束后收回。在湖里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美術、音樂和信息技術課的課本都是在學期初分發到學生手上,學期結束后收回。 “一開始,也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帶回舊課本跟老師提出疑問,但了解到全校都是這么做的,并且循環的課本質量都還好,也接受了循環使用教材。”島內一所公辦學校的林姓美術教師說。 全面推行有難度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推行教材循環的學校都選擇在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體育等學科中開展,然而在一些學校已形成操作制度的同時,也有一部分學校尚未推行,或者在試水后中斷循環利用。 “之前我們學校也推行過循環使用教材,當時對于音樂、美術等幾門學科,我們把60余本教材放在功能教室內,班級學生上課時可重復使用,每年節約了不少教材。”五緣實驗學校教務科科長陳海烽坦言,但后來因為多方面原因,學校暫停了這個做法。 “學校因規模擴大,將功能教室改為教室,教材無法固定存放,并且,大部分教材后面留有作業,比如美術等學科,教材后面附的剪紙練習,第一批孩子用完后,其他孩子就沒辦法練習了。”他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于家長,部分家長擔心循環使用教材的衛生問題,反映較強烈。原來學校還有一項很好的做法——學校鼓勵初三年級的學生畢業后把自己的校本教材、教輔資料捐給學弟學妹,或者分校的同學。遺憾的是,今年受疫情影響,這個已經延續了幾年的做法也暫時中斷。 湖里區某公辦小學的一位音樂老師介紹說,她所在的學校幾年前也試行過循環教材,但一方面,一些學生保護書本的意識不強,第二年拿到“二手課本”后,不少孩子家長向學校提出了意見,特別是擔心未經消毒的舊教材存在衛生隱患,學校只做了兩年,便未再繼續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都是免費提供的,不僅是家長,學校也會覺得不如買新的教材更方便。”該老師說。 家住海滄的鄧女士說,自己兒子所在的學校有一段時間也進行過教材循環使用,但第一年過后,就“悄無聲息”了,孩子告訴她,因為學校老師覺得“管理起來太麻煩了”。 呼吁統籌管理 “踐行教材循環既可節約資源,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責任心。這對學生來說也不失為生動的環保教育,但真正推行時還是存在不少困難。”在采訪中,多位學校老師的感受不謀而合。 不少老師表示,循環使用教材“叫好不叫座”,其中,循環使用管理成本太高,衛生消毒成本高等原因是“攔路虎”之一。在廈門各學校內,試水循環使用教材的都是“單打獨斗”,各自摸索,缺乏可持續運行的制度和平臺。部分學校管理者呼吁,在共享時代,可由教育部門牽頭,或發動企業參與建設較為系統、便于操作的共享平臺,廣泛覆蓋大中小學,促進教材再利用的有效“大循環”。 “希望教材消毒的成本能夠降低,讓循環使用沒有心理負擔。”陳海烽建議,為了方便教材的再利用,教材編制者在編制教材時,可嘗試一些方便重復利用的設計,比如把讀本部分和作業練習部分分開,方便再利用時補充印刷練習題。 他提到,他到國外交流時,發現德國等部分國家的教材循環使用情況很好,已成為傳統。“德國的教材印刷得很精美,紙質也比較厚,方便再使用,而且教材定價高,客觀上促進他們循環使用課本。”陳海烽說,而在國內,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都是免費的,甚至連作業本都不需要學生掏錢,這或許也是造成浪費的因素之一。 “不僅需要家長和老師、學生等個人觀念的轉變,更需要教育部門、企業、個人攜手形成可持續的制度,讓教材循環更易實踐,形成習慣。”不少老師和家長呼吁。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