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立足優勢先行先試 發揮對臺窗口作用
2021-01-27 22:01:3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立足優勢先行先試 發揮對臺窗口作用 廈門積極探索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徑,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廈門日報訊(記者 李曉平)《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實施以來,廈門立足自身優勢,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在推動科學發展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特別是在交通、金融、文化等領域逐步探索出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徑,為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發揮窗口、試驗田、排頭兵作用。 建設海上通道 為兩岸同胞打造便捷出行環境 廈門與金門,是大陸與臺灣地區人員交流往來的主要通道。自2001年開通廈金直航航線以來,至2020年底,這條航線累計運送旅客1979.35萬人次,客運量約占閩臺海上客運量90%,占兩岸往來人員總數的20%。 廈金航線旅客量連年攀升背后,有兩岸民眾血濃于水的親情,也有兩岸密不可分的商貿往來。在這一背景下,廈門市不斷加快建設兩岸往來便捷通道,密切兩岸交流往來,著力打造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 廈門五通碼頭與金門水頭碼頭相距9.5海里,海上航行時間僅為30分鐘,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旅客可以便捷對接廈門、金門的機場資源,形成“海空聯運”。通過廈金航線到臺灣本島,在時間上與廈臺空中直航相當,但是交通成本能節省50%以上。為發揮五通航線航程短的優勢,2014年4月,廈門對航線資源進行整合,將廈金航線東渡航班全部調整到五通碼頭,直接提升了航線的運作能力,日航班量提升至36個,周末、節假日更可達40個。航線開通以來,深受兩岸同胞歡迎,2019年運客量更是創下了開通以來的新高。 從和平碼頭、東渡郵輪中心碼頭,再到如今的五通碼頭,廈門不斷加大投入建設碼頭航站樓,為兩岸同胞往來打造出更為舒適、便利的出行環境。2019年底人臉識別、人證對照系統、自助辦理系統等的投用,更是極大提升了航線運營效率和旅客出行便利。 金融合作創新 設立首家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 在放寬金融市場準入的利好政策下,廈門經濟特區作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發揮政策先行的優勢,推動各項開放措施落地,鼓勵在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金融領域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其中,在消費金融領域引入臺資機構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兩岸金融合作范圍,借鑒臺灣地區消費金融成熟的發展經驗,滿足大陸市場多層次金融需求,促進消費升級和經濟增長,助力普惠金融,進一步完善區域金融生態體系。 順應行業大勢,把握時代脈搏,2018年4月27日,金圓集團聯合臺灣中國信托商業銀行、國美控股集團發起成立的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金美信”)獲銀保監會批準籌建,成為首家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同年10月正式運營,當年就實現了盈利。 業內人士指出,此舉有助于與各商業銀行在消費領域形成錯位競爭,互補發展,增強消費對實體經濟的帶動,進而助力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廈門市首家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國銀保監會合并以來首家獲批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金美信將開啟兩岸消費金融合作的新篇章,在廈門消費金融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挖掘中華文化 找準兩岸合作的文化“二維碼” 在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中,廈門找準兩岸合作的文化“二維碼”,尤其是中華文化積淀的價值觀和人情味,這是兩岸最大的公約數,也是廈門在兩岸藝術合作中的切入點,可以在最有煙火氣的故事中找到共鳴。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廈門將廈臺合作的著眼點放在將傳統藝術的種子播撒、根植于臺灣青少年心中。2017年2月,中國戲曲“梅花獎”獲得者、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團長吳晶晶帶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炳聰和優秀演員吳伯祥,赴臺灣進行為期十天的表演教學,采用“母雞帶小雞”的方式,有意識地吸納臺灣青年參與中華傳統藝術的學習與培訓。2018年,為期一周、面向臺灣青年劇團的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冬令營在廈門舉辦,18位“00后”學生參與培訓。臺灣學員中年齡最小的14歲、最大的也只有18歲,都是首次來大陸。臺灣學員與大陸學生一起學習基本功和高甲戲《阿搭嫂》的表演,得到熱烈反響。2019年,再次舉辦了南音和歌仔戲兩期“種子培訓”冬令營。 【故事】 一群臺灣“乳燕” 來廈拜師學藝 在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冬令營,吳晶晶等高甲名角組成“夢幻團隊”,手把手傳授《阿搭嫂》表演技藝 輕盈靈動的步伐,婉轉清新的唱腔,2018年年初,廈門藝術學校的排練場上來了一群來自海峽彼岸的年輕學員,他們跟隨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的老師,認真學習著一招一式。 這批“學飛的乳燕”是來自臺灣戲曲學院的18名學生和5名老師,來廈參加為期一周的閩南傳統藝術種子培訓冬令營。由吳晶晶、紀亞福、陳炳聰、吳伯祥等高甲名角組成“夢幻團隊”,手把手地傳授給臺灣師生經典劇目《阿搭嫂》的表演。臺灣學員大多是“00后”,最小的蔡宇倫才14歲,跟著奶奶看歌仔戲長大的他,小學三年級開始拜師學藝,此次主動報名來廈學習是首次到大陸,母親不放心還跟團隨行。然而豐富多彩的學習課程,大陸老師的指導關心,浸潤式的大陸研學體驗,很快讓他們融入其間。 臺灣老師李文勛說:“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兩岸的年輕人能夠融合在一起,就說明兩岸共同的中華文化基底不是隨便能抹滅的。此次來參加冬令營的臺灣學生,都是第一次到大陸來,正好可以親身感受一下美麗的廈門,感受大陸的發展,和大陸青少年交朋友。”此次研學經歷,讓這些年輕人與廈門劇團的團員們成了好朋友,更增添了攜手精進兩岸傳統戲曲藝術的信心與動力。 2018年6月,“三下鍋”版《阿搭嫂》在臺北成功首演。與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合作,讓組建僅兩年的臺灣戲曲學院臺灣青年劇團一躍登上臺北新舞臺劇場,樹立了良好口碑。 【記者手記】 推進融合發展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 近年來,在推進兩岸融合發展進程中,廈門不斷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在推動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試驗,創新體制機制,配套推進區域合作、行政管理、對外開放等支撐體系建設,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 廈門市根據兩岸資源稟賦條件,深化以產促融,以加強兩岸產業深度對接、擴大對臺貿易、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為重點,創新合作模式,拓寬合作領域,促進與臺灣產業優勢互補、融合發展,推動金融合作與創新,兩岸貿易中心、兩岸金融中心建設成效顯著,形成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最緊密區域;以閩南文化為紐帶,堅持民間推動與市場運作并舉,深化以情促融,創新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兩岸文化、教育、衛生交流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形成兩岸文化交流最活躍平臺;按照簡化、便捷的要求,深化以通促融,創新口岸管理體制機制,健全兩岸往來的便利機制,完善兩岸“三通”機制,提高兩岸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的效率和水平,形成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堅持以人為本,深化以惠促融,持續為臺胞服務,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實施民心項目增進臺胞利益福祉,使臺胞深切感受到兩岸一家人、廈臺一家親,形成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