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奮力書寫“人民至上”的時代答卷
2021-04-30 16:45:00? ? 來源: 人民論壇網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回顧我國13個“五年規劃”的歷史,從解決溫飽問題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至上”這一理念貫穿始終。 風從大海來,潮涌白鷺飛。近年來,廈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奮力書寫著“人民至上”的答卷,為全國基層黨建提供了許多具有廈門特色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 截至2020年底,福建省廈門市各級黨的基層組織共1.4萬多個,黨員總數22萬多名。非公黨建、城市基層黨建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創新開設“廈門城市黨建學院”、開發運用“廈門黨建e家”信息化平臺、舉辦黨員教育“微視頻”大賽等,全市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匯聚近鄰力量 齊心共治共建溫馨家園 4月的廈門,陽光和煦,百花吐蕊。目之所及,處處涌動著“紅色”激情。 具有紅色基因的深田,是“近鄰”模式發源地,被譽為“龍巖有古田,廈門有深田”。 “古田把支部建在連隊上,深田則把支部建在小區上。”廈門市思明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張谷說,近年來,思明區深入探索黨建引領治理“近鄰”模式。 來到深田社區圖強小區,各樓道的溫馨貼牌引人注目,本棟樓黨員、網格員、樓長、社區民警以及社區助理的名字、住址和聯系方式一目了然。 “我們通過構建‘街道大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將小區治理落實到每棟樓的管理。”深田社區黨委書記莊瑩瑩介紹說。 作為廈門基層治理特色經驗,“近鄰模式”結合城市基層黨建“雙報到”活動,整合社區、小區內的各類資源,打通黨群關系、人際關系“最后一米”,實現就地就近融合共建、聯動共治、資源共享,生動地展現了黨建引領的優勢,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圖強小區雖是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舊小區,但每個角落都充盈著滿滿的正能量。”已在這居住了60多年的李明點贊道。 “自實行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以來,小區環境變美了,治安變好了,鄰里關系也更和睦了。”老住戶韋秋汀感觸頗深。 作為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協同各類組織、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近鄰模式”點燃了各類社會主體共建共治美好家園的熱情,根據各社區、小區的不同特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 巡司頂社區地處廈港老城區,有300多年歷史。轄區內有紅色遺址廈門破獄斗爭舊址,有蔣厝、碧山巖寺、慶福寺等人文景觀。但轄內小區環境老舊,人員居住密集,管理服務不到位,硬件設施年久失修……如何了解群眾的實際需求?如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堵點? 近年來,巡司頂社區黨委聚焦轄區問題,主動作為,在美化社區環境、優化民生服務、強化社區治理等方面做了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在實踐中形成“穿針引線”工作法。 “我們堅持立足‘近鄰’理念,用活黨建‘繡花針’,通過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找準群眾需求的‘落針點’,將各類資源‘穿針引線’地鏈接群眾需求。”談起黨建工作,巡司頂社區黨委書記葉曉軍如數家珍。 “社區工作需要久久為功。”廈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一青告訴記者,巡司頂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定海神針”作用,把組織聚在一線、網格用在一線、黨員沉在一線,夯實“紅色戰斗堡壘”,為黨建引領的“組織力”奠定了群眾基礎,帶動了社區居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良性循環。 “小區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有人需要,不管天氣好壞,時間早晚,距離遠近,我都會去。”“可以給他人帶去一點溫暖和希望,是件幸福的事。”小區居民紛紛表示。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巡司頂社區黨委攜手黨群鄰里,穿起社情民意的“針”,引好自治共享的“線”,織密基層治理的“網”,通過美化環境、優化服務、強化管理,不斷補齊民生短板,用實干托起了群眾“穩穩的幸福”。 金安社區是廈門最大的純社會保障性住房社區,也是全國首個保障住房安居樣板工程,這里住著近3萬名居民,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地域身份上的差別,并沒有成為他們融入社區生活的障礙。他們或愛心義賣,或清潔社區,或參加治安巡邏,或照看孤寡老人……志愿服務在金安社區蔚然成風。 退休法官吳秀丹是眾多“紅馬甲”志愿者中的一員,6年來,常駐社區法律驛站,義務為小區居民答疑解惑。在她看來,自己服務他人同時,也享受著其他志愿者的服務,“每個人都是受益者”。 “我們做志愿者不圖名不圖利,力所能及的付出,收獲的是身心健康。”在社區四點鐘學校,老黨員志愿者張華娟忙得不亦樂乎。 “個個像雷鋒、人人做好事。”金安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惠萍說,社區共有15支志愿服務隊伍,3642名志愿者,從09年到現在,共開設2600余場次形式多樣、貼近民生的志愿服務活動,受益群體達35萬人次。 禾盛社區隸屬于湖里區禾山街道,是一個集新建住宅小區、工廠、企事業單位、大賣場于一體的綜合性社區。2018年1月,社區從200平的場所搬到1800平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禾山街道黨工委書記魏峰坦言,為了豐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社區開放了圖書館、科普室、樂高館、棋藝室、舞蹈室、健身房等文化基地供群眾使用,打造出幸福感滿滿的“五樂”社區。 “我們把一樓作為居民的活動場地,辦公場所搬到樓上,盡量做到辦公區域最小化,服務居民最大化。”禾盛社區黨委書記林軍鏈說。 此外,社區黨委盤活資源,活用資源,組建充實“親鄰黨建”朋友圈,以黨員志愿者牽頭,社工引導,將有愛心的志愿者、共建單位、愛心商家等人力、物力資源整合在一起。 宏偉大廈是禾盛社區的“親鄰示范小區”,得益于“親鄰黨建”工作模式的帶動,小區的事就成了大家的事,從此不見“各掃門前雪”,多了“鄰里一家親”,“門對門陌生人”變“社區里老熟人”。 “做社區工作一定要有公心。”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葉春和深刻體會到,做好社區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保持正直的品行,“不求讓人銘記于心,只求服務群眾無愧于心”。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