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集美區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央媒看集美 > 正文

廈門:聚焦紅色傳承 擦亮城市底色

2021-05-28 09:51:22? 作者: 劉曉宇? 來源: 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

福建廈門——

聚焦紅色傳承 擦亮城市底色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譜新篇)

初夏時節,福建廈門環島路主干道上,一面面黨旗和標語,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外增顏值,內練氣質。近年來,廈門深入挖掘紅色資源,通過宣講愛國精神、加強黨建、注重青少年教育等,將紅色傳承融入特區發展和城市治理中。

愛國奉獻

創新弘揚嘉庚精神

紅磚綠瓦,石墻木窗,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創辦廈門集美學村,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的嘉庚精神,成為廈門寶貴的精神財富。

“百年過去,如今我們天上有陳嘉庚星,海上有‘嘉庚’號科考船,陸上有陳嘉庚紀念館,嘉庚精神已經內化于廈門人的心中。”集美學校委員會副主任、陳嘉庚紀念館館長翁榮標說,紀念館年訪客量近150萬。

在廈門,嘉庚精神已成為一種隨處可見、可感的文化現象。陳嘉庚紀念館線上展廳啟動,“嘉庚”號科考船圓滿完成南海探索之旅并在途中與集美中學學子連線……圍繞傳承弘揚嘉庚精神,廈門不斷創新形式,讓嘉庚故事走進群眾生活。

嘉庚精神為廈門特區發展注入新動能。4月22日,12個華僑華人創新合作項目簽約落戶廈門,簽約投資總額達48.3億元。良好的環境吸引了眾多僑商前來投資興業。來自巴西的僑商林寶明與廈門國企合作,計劃聯手打造廈門金磚海洋漁業創新園,建設海洋特色綜合產業鏈、海洋特色酒店、海洋科普博物館等。

加強黨建

營造社區溫馨家園

每周三是廈門市湖里區江頭街道金尚社區黨委書記陳素珍最忙碌的日子。

每逢這一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日,在金尚社區黨委組織下,黨員志愿者們或忙著清潔家園,或入戶慰問老人,或開展文明宣傳……

與陳素珍一起忙碌的,還有起源于金尚社區的“久久愛心”志愿服務隊。這支隊伍活躍在周邊的社區和商圈,為65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理發、中醫義診、心理慰藉等服務。他們聯合當地100余家商戶開展活動,每周三上午10點至12點,為老人們提供志愿服務。

近年來,廈門市用“大黨建”激活“微治理”,按照“一小區一支部”原則組建小區黨支部,實現居民與居民、居民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就地就近融合共建、聯動共治、資源共享。目前,全市共建立小區黨支部1400多個,實現組織覆蓋90%、工作覆蓋100%。

“我們推行‘千戶訪、百事幫、萬家和’的近鄰黨建群眾工作法,努力讓社區變成溫馨家園。”廈門市思明區委書記廖華生說。

在思明區開元街道,自“千百萬”群眾工作法推行以來,社區工作者年均入戶600余次,收集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民情清單逾3.9萬條;建立“百事幫”隊伍42支,解決群眾需求事項3162件;建立“萬家和”平臺36個,化解矛盾糾紛107件,黨群互動密切、鄰里友愛團結的社區風尚正在形成。

用好資源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一首少先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在湖里區何厝小學唱響。

走進何厝小學,“英雄小八路”紀念館與校園融為一體。紀念館內,時常會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瘦小的身材,系著紅領巾,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正是當年英雄小八路的隊員何佳汝。她孜孜不倦地講述英雄小八路英勇支前、擁軍愛軍的故事,讓愛國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一名少先隊員心中。

校園巡回宣講、創新課堂教學、參觀紅色文化場館、聆聽革命故事……眼下,廈門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創新宣教形式,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入心入腦。

近日,在鼓浪嶼林巧稚紀念館,一支義務導游小分隊遇見了3位外籍留學生,小分隊成員主動上前用流利的英文做起介紹,并帶著他們游覽了菽莊花園、鋼琴博物館等遺址景點。這支小分隊,由廈門二中英語班的8名志愿者和廈門外國語學校7名高三學生組成。像這樣的學生志愿者隊伍在廈門街頭四處可見。

“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紅色教育,引導群眾主動服務于廈門文明城市創建,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市貢獻力量。”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賴朝暉表示。(記者 劉曉宇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